飛鳳鎮中心學校把實施人本管理作為打造和諧教育的突破口,將其融入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中,樹立“以師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師生全面、自由的發展為核心,以師生的自我管理為基礎,以打造和諧教育目標為引導,重視師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師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性得到最好體現,讓教師釋放其潛藏的最大能量,讓一顆顆“現代文明種子”和諧成長。
建立剛柔相濟體現人文關懷的管理制度
制度化的管理屬于剛性管理的范疇,它是通過一些規章制度建立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秩序,使師生的行為有所遵循,使管理過程有序運轉。但剛性的制度管理缺乏對師生的人文關懷,會降低師生的生活質量,將阻礙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在打造和諧教育中對學校原擬定出的二十四類人員職責,三十八種管理制度中,那些束縛師生思想和行為的、抑制師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的、容易導致師生心理壓抑和工作熱情的、限制師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空間的所謂剛性管理制度都最大限度地融入人文關懷,采取剛柔相濟的運作方法,特別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生活、工作上的困難予以真誠的激勵和幫助,實施獎懲時,堅持公平、公正、客觀、全面,做到嚴謹而不失靈活,理性而不失溫情,讓師生放心、舒心、寬心、稱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
為使教師少一份怨氣,多一份理解,使尊重需要讓教師得到滿足,充分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最終成為領導的知己者,激發出工作活力。近年來,學校領導和廣大黨員教職工帶頭從七個方面進行改進和轉變。
改“單用行政手段為主向師生提供服務為主轉變”。靠講德增強班子凝聚力,靠講法增強師生約束力,靠講黨性講原則增強戰斗力。
改“人難見、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向公仆作風”轉變。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和不超越職權范圍的前提下,實行“首問責任制”,能辦就快辦、好事就善辦、難事商量辦、不能辦也得給群眾一個解釋。切忌“一聽就鬧、一急就跳、甚至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官僚主義作風。
改“在處理校務(班務)上封閉型管理向公開型管理”轉變。對師生關心的熱點、疑點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事實說話,給師生一個明白。
改“‘師道尊嚴’向‘教學相長’”轉變。變教師“主宰”為“主導”,變“傳話”為“對話”,老師成為師生平等中的首席,交往互動,彼此尊重。
改“重教書輕育人向教書育人并重”轉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個性特長的發展以及終身持續的發展。
改“從書中學向做中學”轉變。密切教科書與學生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從書中學到做中學,實現理性與人性的完善結合,理智、經驗與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價值與情感的高度統一。
改“‘教書’向‘鑄魂’”轉變。教師要善于化“知識”為“智慧”,變“行為”為“素養”,積“文化”為“品格”。
搭建教師自主發展的平臺,就地提供和諧教育范例
教育人才是一切人才之母,是人才體系中的精華和核心,若無能“師表”,必然害人子弟,過莫大焉。所謂“師高弟子強”,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映了這種要求。學校領導班子很快形成了共識,一致認為:老師若無健康的精神和思想,便無以“育人”;若不能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便無以使學生“成人”;若缺乏豐富深沉的情感,便無以“化人”;若無廣博精湛的知識能力技藝,便無以“教人”。于是學校在認真分析了老師目前素質狀況后,想方設法為教師的成長、發展創設機會,搭建平臺,就地提供和諧教育范例。
第一:定期開展“老中青教師結對幫扶工程”,實現學有樣板,趕有目標。
第二:切實開展“課堂教學創新周”和“課改能手評比月”活動,以此促進教師自覺鉆研業務,提高專業水平。
第三:積極創設條件,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并鼓勵優秀教師參加市、省、國家級的教學競技和學述研討活動,著力打造“名師工程”。
第四:通過抓省級、國家級的課題研究,帶動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并建立完善科研成果獎勵基金,以資鼓勵在教育科研方面卓有成效的個人、教研組(室),從而造就一批創新人才。
第五:大膽提拔和重用骨干教師。能管理的做管理,善學問的做學問。就地為教師培植樣板,提供優勢范例。
第六,有效開展“一出一進”活動。一出是定期組織骨干教師外出學習、考察;一進是把外面的名師請進來,愿任職任教的讓他們任職任教,不愿任職任教的請他們做學術報告,用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長教師的才干。
第七:支持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使教師既有堅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又能對學科教學前沿、邊緣和發展趨勢有相應了解,讓教師更具創造性勞動,從而使科教興國更具希望。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不但增強了每個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知識,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而且使學校打造和諧教育的基本要求落到實處。
讓我們高興地看到,大多數教師教學目標設計詳細具體,明確切實,既能體現教材的要求、教師的意圖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又能體現師生對教學目標心中有數,同時也發現教學過程中師生活動協調一致。使讀書指向目標,提問圍繞目標,議論緊扣目標,板書展示目標,練習強化目標,整個教學覆蓋目標,達到了教學目標設計的和諧。整個課堂以和諧目標為核心,環環相扣。教師平靜起筆,從容敘述,巧設懸念,共同努力,合作探究。并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首創精神,真誠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力爭每個學生都能享受表達見解、提供意見的歡樂。當學生出現失誤或認知障礙時,也能寬容學生的錯誤,并給予及時恰當的幫助鼓勵,不失師長風范地期待學生新的進步。從而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有效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