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我們的學校,如何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

時間:2016/3/5
本文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名譽主席陶西平先生2月16日在中歐高中校長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中歐高中校長論壇對高中的創新創業教育達成的共識:

一、這是適應時代發展和人的發展需求的必然;
       二、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貫穿于各學段教育之中,各學科教育之中,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之中;
       三、高中教育的課程結構應當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結合,基礎性和選擇性相結合;
       四、應當形成學校創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環境與氛圍;
       五、應當堅持開放性,搭建廣泛的學生創新發展的平臺,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資源;
       六、需要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教育需要教育的創新;
       七、需要加強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標準和評價模式,為學校自主發展提供寬松的體制保障。

對教育的信息化的爭議,更全面展現了教育和互聯網的關系

對教育的信息化的研討存在著爭議,通過交流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其實近年來,這種爭議一直存在,我想大概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我管它叫做批判主義,就是對教育信息化存在許多擔心。比如,去年美國艾莫里大學的一位教授所寫的一篇文章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文章的題目就叫做“愚蠢的一代”。他認為,在美國,大概平均一個初中學生一周至少要發2200多條短信。
       看起來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了,和別人的聯系也更廣泛了,但這位教授認為,信息傳遞的高速度并不意味著內容更加深刻,反而可能更加膚淺。交流更加廣泛了,一個短信群發就可以有幾百人,但并不意味著有更多的意義。所以他說如果這樣下去,那么美國年輕的一代可能就會變為膚淺的、沒有深刻認識的、愚蠢的一代。當然他的這篇文章引起了美國許多青年的反感。
       第二種我把它叫做現實主義,那就是把互聯網或者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用我們最現實的評價方式來評價,比如說在中國,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高考成績到底有多大的好處。比如在歐洲,互聯網的應用究竟對PISA成績的提高有多大的好處。
        這樣的一種現實評價可能會得出兩種結論:第一種,看到了應用互聯網之后提高了考試的成績,覺得互聯網教育是很有意義的、很有作用的。另外一種,就像OECD的報告里面所提到的那樣,覺得互聯網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和PISA和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并沒有正相關。甚至該報告里面提到的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時間超過了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一些國家,他們的PISA考試成績反而有下降的趨勢。所以這種現實主義的評價就是看他有沒有對我們現行的評價模式所產生的結果能否起作用。
       第三種我把它叫做浪漫主義了,就是引用喬布斯臨終之前的三大預言之一,他說:互聯網將來要控制教育。或者引用比爾蓋茨的語言,認為21世紀最大的改變可能就是信息技術最終會改變學校的形態。期待著這樣的一種前景盡快出現。
        我想這樣的一些認識都是有意義的。因為批判主義可以讓我們防止偏差,現實主義可以讓我們重視實效;浪漫主義者讓我們向往美好前景。我想,這三者結合起來會使我們對互聯網和教育的關系認識得更全面。

OECD報告,給學校教育帶來的啟示

 在研討中大家都提到了OECD關于信息技術在教育應用的報告。這份報告我們也做過了研究。因為這份報告實際上是對2012年PISA考試之后又從參加PISA考試的部分國家里選取了一部分學生進行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的測試。根據這個測試的結果做了分析,提出了這個報告。這個報告確實是提到了在OECD國家里面看不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提高PISA的成績到底有多大的幫助,但是我覺得這個報告也提出了另外三個很值得我們關注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這個報告提出了兩個“數字鴻溝”的概念。“數字鴻溝”這個概念最初是美國的前副總統戈爾提出來的,他認為數字時代的到來不一定能給人類真正帶來幸福。因為掌握數字技術的那一部分國家、人群、民族、地區可能會更快地富裕起來,而不掌握的就可能會更加貧窮。因此中間會形成一道鴻溝,這道鴻溝是加大了貧富差距。

        而在OECD的這次報告里面提出了不僅會有這道鴻溝,還會可能出現第二道鴻溝。那就是世界上現在很多人都已經開始利用信息技術的一些工具了,至少有手機了,但是在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上會有很大的差距。從他們2012年的測試上也可以看出來,筆試的成績跟應用計算機能力測試的成績并不一定完全一樣。比如我們中國上海在筆試上是排第一的,在計算機能力的測試上是排第七。雖然也都很好,但是也還反應出兩者之間是有差距的。

        所以這份報告認為將來第二道數字鴻溝就是有一部分雖然掌握了數字技術但是能力卻并不強,和這些掌握數字技術而應用能力很強的這樣一些群體間形成了很大的差別,就是第二道鴻溝。我想這個觀點是提示我們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要防止數字鴻溝的出現,或者防止自己的國家在數字鴻溝的貧窮的那一邊。所以目前看世界的各個國家在教育改革的方案中把教育信息化都非常強調,最近在一個月以前奧巴馬簽署的美國的讓每一個孩子成功法里面,就大大加強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內容。

        第二點,在OECD的報告里面強調了技術和教育的內容跟教學方式之間的關系,里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話說:“先進的技術只能放大優質的教育,而不可能取代平庸的教育。”那就是說應用先進技術并不等于有了先進的教育內容和先進的教學方式,而且報告中還有一句話說,如果用21世紀的技術裝進去的是20世紀甚至以前的陳舊的內容,那只會稀釋教學的效果。這就說明先進的技術必須和先進的教育內容、先進教育的方式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地產生作用。因此在中國曾經有一個討論,到底是提“互聯網+教育”還是提“教育+互聯網”。其實,不管是“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都不能理解為把現在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放在互聯網上。它不是一個物理的變化,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應該是化學變化,他是產生了一個新的技術、新的內容、新的方法的結合。

        第三點,在這個報告里面強調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認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教育應用結合的關鍵。因為我們的教師是有一種習慣性的保護或者抵制的,容易對自己最熟悉、掌握得最好的、應用時間最長的方式或者是內容,有一種習慣性的保護。而對自己不太熟悉的、掌握得不好的那樣的技術有一種習慣性的抵制。

        我到瑞士進行考察的時候曾經請教過他們一個問題,就是你們的信息技術的投資是怎么分配的?結果他們給我畫了一個圓,又在圓中畫了一個直徑,在直徑分割的圓另一半又畫了一個半徑。他說信息技術的投入,四分之一應該用于硬件,四分之一應該用于軟件開發,二分之一應該用于教師培訓。而且他最后加了一句:如果你不用二分之一的經費用來培訓教師,前面的錢等于白花。

學校既要重視互聯網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要堅定不移地來推進它

我想實踐也是這樣,我們往往在信息技術的硬件上投入了很多,教師的信息素養,包括他對信息的認識、對信息教育的認識,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等。

這些信息素養如果不能提升的話,我們即使配備了很多硬件,往往也是一種擺設,所以我想OECD報告里面的這樣的幾點給了我們一個提示:我們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分離,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的部分。那么我們教育可能不要像某一位專家描繪的那樣,一位專家曾經說如果把我們現在的一個人冷凍起來,一百年以后讓他再復活,那個時候由于時代在前進,他對每一件東西功能都認不清,看見一個設施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他已經不能認識周圍的整個環境,但是當他走到一個地方的時候他說,只有這個地方我還認識,那就是學校。他的意思是最難改變的是學校。

        我想如果我們時代在變而學校總是不變的話,恐怕我們難以推動未來社會的建設或者培養生活在未來的社會的人。所以我感覺到了我們可以采取就像在“電”的使用剛開始的那樣,“電”是有用的,但是有人提出來“電”會電死人的,電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們不重視人家提出來“電”是可以電死人的,“電”是不可能推廣的。因為很多人被電死之后,大家都不敢再來接觸電了。

        但是,如果我們因為電能夠電死人就不用電,那么我們到現在晚上可能還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互聯網的應用也 可能是這樣的。我們既要重視互聯網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要堅定不移地來推進它,那也就是說我們要處在積極探索中。

        通過兩天大家的討論,我們的高中的教育的改革可以說:一改革已起步,二改革有進展,三改革有困惑,四改革在路上。

       我們現在還沒有到達終點,高中的教育的改革還正在路上,通過中國和歐洲的校長的這樣的高水平的交流,可以使我們在路上走得更快一些、走得更穩一些。可以使我們高中的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展得更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午夜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一级a做视频在线观看国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