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要讓教師“樂”起來
時間:2016/3/3
“尊”則樂。抵觸源自個人價值得不到尊重。現代管理學著名的霍桑實驗證明,與改善工作環境、實行績效獎金、嚴明獎罰等措施比起來,經常與教師進行座談溝通,給教師以“主人翁”的尊嚴和損益共擔的歸屬感,更能廣泛而持久地促進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心理學知識也告訴我們: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賞識的渴望。如果無視這個動機,漠視這種渴望,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就缺乏有力的心理支撐。
“公”則樂。怨氣源自校長待人處事不公、教師心理失衡。絕大部分教師能勤奮工作,不怕苦和累,最怕校長不講原則,從個人利益、個人好惡出發,待人有親疏、處事有厚薄,提拔、評優、獎勵、晉級等不公正、不公開,使教師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這也正是有些校長“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原因所在。校長只有做到公道正派、公正廉明,教師才能口服心服,干好教學工作。
“和”則樂。不滿源自校長無情管理有余,融洽和諧不足。古人說:“欲謀勝敗,先謀人和。”“人和”有兩層含義:一是營造親密、和美的氛圍;二是營造包容個性、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這樣教師的創造智慧就會競相迸發,學校的活力就能充分展現。
“樂起來”是“干起來”的情感基礎和必要條件,一切有志于干出業績來的校長,請牢記并踐行這句話:讓教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