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校長應為教師有效教學導航

時間:2016/3/2
編者按:新課程改革對校長的教學領導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校長必須更新教育和教學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對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重新定位,努力探索教學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為此,校長不僅要使教師認同有效教學的思維方式,而且要積極進行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分析與指導。本期刊登的一組文章,是兩位校長在長期的教學領導過程中對有效教學實踐的總結,希望能給讀者以啟示。 

提升價值是有效教學的嶄新追求 

站在怎樣的立場、層位思考有效教學是個重要的問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哪里?以傳統的教學價值觀來看,教學最重要的價值即傳授教科書的知識。然而,當信息時代到來之后,我們必須面對“爆炸”的知識,重新思考課程與教學價值究竟應定位于何處?是掌握知識,還是培育生動、活潑的學習者?這是有效教學在新課程面前必須首要思考的問題。 

我以為,當今的現代教育應當深刻認識社會的變革,深刻思考教育的變革。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應當提升基礎教育中學科教學的價值層位,把培育生動、活潑的學習者作為有效教學的核心價值。 

這里的“學習者”,我以為是一個具有能在終身學習的社會中不斷學習、更新自我能力的人。有效教學的核心價值,就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自主學習態度、自主學習愿望、自主學習能力的生動、活潑發展的人。 

以這種教學價值觀來審視教學,就必須重新思考“知識”的意義。學生所學的應是終身必備的具有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知識;知識不止是學生學習追求的目的,更成為學生發展成“人”的手段。 

在這樣的價值觀指導下,衡量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我以為,應該從三個方面關照:第一,有效的教學是關注全人發展的教學;第二,有效的教學是促進學習的教學;第三,有效的教學是呼喚效益意識的教學。第一點體現了課程目標的全面性、整合性,第二點體現了課堂教學存在的獨有價值,第三點體現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尖子生的思想,這對于中國的大班額授課具有現實意義。 

學生發展是有效教學的根本標志 

評判一節課是否有效,不同的教育價值立場和不同的課程觀會有不同的標準。既往的評價常常不自覺地走向教師中心。我們所說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乃至追求的教學效果,在傳統的評價實踐中,會強調教師的立場、學科的立場,而忽視學生這個根本的立場。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必須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和發展的水平來證明,而不是單單說“教師清晰地進行了講授”------可能教師自以為講授得很清楚,但學生并沒有學習明白,這是常常有的事情。一節課,可能只有少部分學生學習明白了,而其他學生根本不適應教師的方法、過程。這樣的教學就是無效、低效的教學。所以,教師千萬不要一廂情愿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必須從“學生的立場出發”,這樣才能真正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的發展是評價有效教學的根本標志。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呢?應該說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方式多種多樣。我以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實現設計與生成的“生本”化。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落點。這種“生本”理念必須在教學設計之初就應該得以體現。 

目前的一些教學出現了“虛目標”、“泛目標”、“去目標”的現象,無疑是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課堂教學的價值轉向了教師個人才藝的展示。這種“師本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繹教師個人的“鉆研所得”,而這種教學離學生實際相去甚遠,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圈子里“學習”,而不清楚為什么學、為什么要這么學。一些教師拋開具體年級、學生的發展,津津樂道于某個教學方法。實際上,離開了學生的發展,任何所謂高明的教學方法都是技術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智慧。 

所以,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認真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因學定教。其實,仔細想一想,現在各種研究課、大賽課上,教師最擔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擔心所遇到的“這個班的學生”水平是不是能適應自己的教學設計。如果學生的學力與自己的教學設計“合拍”,教學就順利推進,反之,則很難。我以為,有效的教學首先不是考慮教師用什么一鳴驚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學生,然后是研究適宜的內容與目標,最后才是方式、方法問題。學生的實際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起點。 

在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展開教學。特別是學生學習發生困難時,教師必須進行教學診斷,敢于調整,敢于引導,敢于追問,敢于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引向深入。 

從大量成功的教學看,有效的教學都在深層次上反映了“生本”理念,即學情清楚、目標明確、過程簡約、方法適宜、因學而導、促進發展。 

教師有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志,其落實有賴于教師有所作為。所謂“教師有為”,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為一種價值追求,并為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那么,怎樣做到教師有為呢? 

帶著課題走進教室。教師要自覺把問題研究作為發展的重要手段。沒有日常的、自覺的、基于學生問題的教學研究,沒有不斷的創造性的勞動,教師的工作就會失去生命的活力。 

然而,在現實工作中,更多的教師卻失去了教學研究的意識與積極性,只是在重復著“匠”的勞作:最糟糕的一種是把教參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灌給學生;一種是在重復使用多年的教案,乃至一詞一句都不加變動;還有一種是四處搜尋精選教案,不加改造地“拿”來。諸如此類的現象很多。那么,教師的靈性哪里去了?教師的研究意識是怎樣喪失的呢?我以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陳舊的教學觀;其二,滿足于教學上的既有成績;其三,研究風氣不正。 

面對更新的教育理念,面對發展的時代,面對變化的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經驗往往在教育對象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教師有為,就要改變工作方式,要帶著課題走進教室。教師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帶著課題走進教室,就意味著每一天都有新的創造的起點。我深切體會到,研究是教育發展的動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完善自己走向學生。教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消費在師范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其一,要從培養聽、說、讀、寫、算、唱、演等能力練起。課程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其二,要提高理論認識水平。我認為,教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業涉及的理論很廣泛,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時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改革的時代脈搏,不至于跟“風”跑。“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后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理論功底,就沒有實踐的“底氣”。 

教師的專業有為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有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總之,有效教學必須把價值追求與教學模式統一起來,把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統一起來,把研究教材與研究教法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的深層“有效”。(北京小學副校長李明新) 

生活中我們常常面對著很多數據,但數據并不等于信息。只有將數據轉化為信息,才能真正為管理服務 

喚醒校園里沉睡的數據 

1853年,俄羅斯在歐洲挑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克里米亞戰爭,戰爭進行得非常慘烈,雙方死傷十分嚴重。當時,國際護士職業的奠基人南丁格爾就在英軍的戰地醫院里從事醫護工作,她發現,絕大多數將士的死亡并非因為傷勢,而是因為醫院的衛生條件和供應不足。可是,當她一次又一次地建議改善條件和供應的時候,卻一直得不到上司的重視。終于,南丁格爾將匯總的將士死亡的數據畫出了一個餅狀圖,用社會統計學和圖表的方式展現出一個驚人結論:死于不衛生條件的士兵比死于戰斗中的士兵要多出幾十倍。這個結果引起了指揮官的高度重視,并使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南丁格爾的成功,就在于讓數據開口說話,把數據轉化成了信息。 

我做校長的時候,每學期都由學生評選“我最愛戴的老師”。開始,我們只是看重評選結果,至于評選活動中產生的諸多數據,我們并沒有特別在意。每次評選活動結束后,我們便對入選的老師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引導老師們向他們學習。可是,如何學習,學習什么,不同的老師卻有不同的理解,他們為了成為“愛戴的老師”,有的甚至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行動。 

后來的一件事啟發了我們。有一位熱心的數學老師,從教導處找出了一直在檔案柜里“沉睡”的問卷,把選票上學生愛戴老師的理由進行了歸類。她發現,竟然有86%的學生愛戴老師是因為老師“公平公正”,71%的學生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有幽默感”。當我們把這些告訴老師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比較容易地找到贏得學生的妙方,學校也會比較明確地確定教師發展的方向。譬如,公平公正其實是有技巧的,沒有專門訓練,好心偏偏沒有好報;幽默感也并非全是與生俱來,給老師們一個“幽默十法”,“詼諧八例”,也完全可以把幽默推銷到所有的教室。 

當然,更加讓我們得意的是,老師們把學生愛戴的理由全部歸納梳理,讓學生重新給每一個理由賦予不同的權重,然后,我們按權重的高低,為這些理由排序,由此也得出了一位老師贏得學生的十條要素。 

其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對著很多數據,但數據并不等于信息,從數據到信息,還有一個很大的距離,只有將數據轉化為信息,才能真正為管理服務。而且,數據一旦被喚醒,還可以理性地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有一位從外地轉來的學生,數學成績看上去起伏很大。在一個學期的9次考試中,最好的成績是班級第8名,而最差的成績卻是43名。于是,從老師到家長,也包括她自己,都認為她的數學成績不穩定,把眼睛盯在了她的下一次考試上。 

且慢!看我們能否從這位同學的數學成績里發現一些什么吧。 

當我們把這位同學的數學成績做出一個動態折線圖的時候,我們很清楚地發現,9次考試明顯有三個谷底。第一次是期中考,第二次為市統測,第三次則是期末考試,這樣一條動態折線很容易讓我們看出一個規律。由于這三次考試在學校里通常被稱為“大考”,題目是由市教研室命題,這些試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僅考查當時學習的內容,而且還有30%的試題要涉及到上一學年的教學內容,而這位同學是從外地轉來的,恰恰上一學年跟數學老師“鬧”翻了。我們把兩類考試分開,畫出了兩張動態折線圖,一張是學校自己進行的六次單元考試,另一張是市命題的三次統一考試,結果發現,這位同學的數學成績其實是相當穩定。 

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讓這位同學把以前落下的數學知識補上去,而不是天天盯著眼前的分數斤斤計較。 

一位朋友告訴我,有一段時期,他那位學習特別優秀的孩子總是心緒不好,天天因為作業煩悶。跟蹤調查和測量的結果發現,其實,作業的數量并沒有增加,只是作業的難度與他的學習水平相去甚遠,天天做著一些對他沒有任何挑戰的題目,天天望著作業本上無一例外的“√”號,他越發倦怠起來。后來,我們教科院的老師們來到了三所學校,從中選取了六個班級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優秀學生的作業正確率始終維持在100%的水平上,作業本上幾乎見不到任何“×”號,我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為了說服校長和老師們能夠正視這一問題,不要讓優秀學生做這些無效的題目,我們把六個班級中優秀學生按老師布置完成全部作業一周后的檢測成績,與一周內僅僅選擇完成老師布置的一半作業后的檢測結果加以對比,結果表明,優秀學生的成績沒有什么差別,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做著毫無意義的無用功。 

這些數據的整合與分析,給老師們以很大啟發,教學方式也隨之改變,自然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有效教學是對師生成長的善意引領 

什么是有效教學?能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促進學生和教師正向、持續變化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它要靠有效的教學目標引領,靠有效的教學過程保證,靠有效的教學結果支持,要靠三者的和諧統一來實現。 

教學目標確立:瞻前顧后思緊要 

教學目標的設定離不開對學生和教材進行充分的了解。這樣的了解不僅僅是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也不僅僅是了解某一章節的教材意圖,而是需要對學生某個學科素養的培養有著清晰的認識,對如何利用教材一步步培養這樣的學科素養有著精心的計劃。因此,在設定某一課的教學目標時,不能割裂地來看待,需要將這一課置于學科長期培養的大鏈條中,系統有序地進行整體思考。同時又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設立中落實每一步的教學計劃。 

每學期開學,我校各學科都設立了以“通讀教材”為主題的教研活動,這使教師將整個學科的教材當作一個整體來思考,教師備課就不僅僅是從某冊某個單元或某篇課文的視角來思考問題,而是將一堂課置于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大背景之中,有系統、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相關學科素養的培養。這樣的培養讓學生學到的不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種可以學以致用的綜合能力。 

教學活動設計:粗線勾勒搭框架 

有效的課堂既需要課堂預設,也需要課堂生成。教師既需要課堂預設來為學生營造學習場景和氛圍,把握課堂的節奏、效率,同時也需要課堂的生成來激發學生的創造,為課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師在課前對課堂的設計往往是精心準備后的粗線條勾勒,教師用框架式備課引領課堂大的發展走向,但同時又給學生預留足夠的創造空間。這樣的設計看似簡單,實際很花費心思。這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足夠的了解,對課堂有足夠的預測,這才能在大的教學框架下預留出許多學生創造的空間,并保障課堂的教學效率。 

教學現場組織:身臨其境敏觀察 

教師對課堂深入仔細的觀察是教師靈活調控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想真正觀察到課堂上有價值的東西,教師就不能僅僅是課堂的設計者和旁觀者,教師更應該與孩子們一起成為課堂的共同參與者和創造者。只有在和孩子們共同身臨其境的投入過程中,教師才能既在情感上觀察到學生的變化,又能在理智上對學生的變化作出分析,從而對課堂發展進行指導。只有真正了解課堂上發生了什么事情的教師,才明白什么樣的指引對學生最有效。 

教學過程推進:引而不發促思考 

有效的課堂是學生能夠真正自主學習的課堂,可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有效的引導應該是引而不發,教師退隱幕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反思中去推動學習的前進。 

教學內容總結:畫龍點睛促飛躍 

一堂課層層深入,往往最后總結階段的處理影響著整堂課的深度,并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有強烈導向作用。對教學內容的總結不僅僅是態度的褒貶,也不僅僅是對與錯的評判。對一節課的總結是深化一節課的主旨,展現一節課的精華,延展課堂的廣度。因此一次特別的作業布置,一句精彩的總結,一首歌的共鳴,一種情境的遐想,一次思考的意猶未盡,等等,都可以為課堂畫上點睛的一筆,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教學效果評價:點石成金琢璞玉 

當學生擁有足夠自由的學習空間以后,教師不難發現,課堂上不同的聲音多了,這些聲音不見得都符合標準答案,但是它們卻或多或少蘊藏著一些可貴的亮光。教師的作用就是發掘這些聲音背后可貴的亮光,并把它放大、放亮,讓它指引孩子將來學習的道路。善用這種方法的教師都需要修煉一雙對亮光敏感的慧眼。 

其實,有效教學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個人特點,根據班級的特點各有各的方法,只要這些方法能真正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這樣的方法就是有效而值得推廣的。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 在线欧美5555 | 中文字幕色色五月天 | 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