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過 四 十 須 養 生。
四 大 支 柱 天 行 健,
無 災 無 難 到 公 卿。
注:目前,絕大多數校長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圍繞著社會的、學校的、行政的、業務的、家庭的多重壓力,尤其是迎來送往,陪吃、陪喝、陪玩···,把校長弄的是疲憊不堪。不陪行嗎?不行!所以,我建議校長一定要忙里偷閑,隨時調整自己的身體。否則積重難返,悔之晚矣!
養生“三字經”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只要有了,那就是存在,只要存在了,那就是合理的,就要有生命力。單說養生之道,其理論和實踐從古至今就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今天洪昭光來一套理論,明天康教授有個說法,后天他來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合理性,因為那是臨床的實驗,那是實踐的總結,那是理論的證明。所以,我們要相信它。就洪昭光的健康理論,他在中南海給中央首長講完沒幾天,我就在長春得到了傳真講稿。按此施為已經四年多,走出了健康,吃出了健康,總體平衡出了健康,體重也由原來的200左右斤減到了160左右斤并保持穩定。為此,我還寫了一首小詩曰:“昭光諸公道理清,人過四十須養生。四大支柱天行健,無災無難到公卿?!苯o校長。這是借機會閑聊,談點體會,主角在下文。
今偶看電視,正介紹一位國學大師叫文懷沙的老先生,今年已經九十六歲,仍然體態輕盈,紅光滿面,精神矍鑠。他自己總結出一套健康“三字經”。這個“三字經”不是長篇大論,整篇只有三個字暨“正丶清丶和”。老先生酷愛書法,他認為寫字是健身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字練的是一口氣,有吐有納,可使心平氣和,達到天人合一的靜態。所以,他在晚年練書法的時候就只寫“正丶清丶和”這三個字,看來,這是以氣功為主的養生方法??刹灰】催@三個字,它融匯儒丶道丶佛三家之精髓:孔子講的是“正”。也就是《大學》里談的‘三綱領,八條目’中的“正”;老子講的是“清”,也就是《道德經》里談的‘天得一以清’的“清”;儒家佛家都講“和”,但釋迦牟尼主要尚“和”。下面看文懷沙老先生對這三個字的詮釋:孔子尚正氣,“正”就是精神要健康,這是孔子修養過程的第一要素;老子尚清氣,“清”是清靜無為,不要掉進世俗恩怨丶金錢名利的圈子,要超脫一點,瀟灑一點;釋迦牟尼尚和氣,佛教最基層的僧徒叫和尚,和尚者,尚和也,推崇的是一個“和”字,也就是我們現在引伸出來的“和諧”。這三個字為什么對養生有好處呢?“正”是去聲,“清”是陰平,“和”是陽平。如同打太極拳一樣,捧丶捋丶擠丶按,講究揚清激濁,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罢笔俏M去,這叫“納”;“清”丶“和”是呼出來,是“吐”。吸是用鼻吸,吐是用嘴微微的吐出來,這就叫“吐故納新”。他每天早上起來,有時坐,有時站,練九九八十一遍“正丶清丶和”。睡覺時也練九九八十一遍,有時八十一遍不到就睡著了,而且晚上很少做夢(九九歸一,這是佛數)。“正丶清丶和”可以說是文懷沙老先生對人生之感悟,也成為其對養生的獨特理解。也正是這三個字,令他的生命里充滿和煦的陽光。
從看到文懷沙老先生的“三字經”后,我就開始模仿暨早晨練,睡前練,再加上我自己總結概括的“三字經”:“按”丶“搓”丶“愰”,真是相得益彰,大大的改善了身體狀況。人也精神了,吃飯更香了,睡覺也踏實了(我的“按”是按一些對身體或病情有好處的穴位或部位;“搓”是搓耳搓臉搓肚皮搓腳心;“愰”是愰脖子愰腰愰腿)。有詩為證:“文公吐納‘正丶清丶和’,醉翁自得‘幌丶揉丶搓’。體健精鐫是非外,逍遙怡然真快活”。
希望有志于養生之道的校長,琢磨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