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管理學者彼得?圣吉博士所著的《第五項修煉》一書,堪稱企業管理之新論,但又不僅僅限于企業,小至家庭,大至國家都能從中得到啟發。“這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它讓我們看到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著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一旦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如此方能成為一個全神貫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又兼顧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學習者’,組織也因此脫胎換骨成為‘學習型組織’。”
《第五項修煉》深刻揭示了組織智障對組織生存發展致命的威脅。為什么1970年名列美國《財富》雜志“500強”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紀80年代已有1/3銷聲匿跡?在一個管理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為什么集體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彼得?圣吉在研究中發現是組織的智障妨礙了組織的學習和成長,并最終導致組織的衰敗。組織智障,顧名思義,指的是組織或團體在學習及思維方面存在的障礙。這種障礙最明顯地表現在:組織缺乏一種系統思考的能力。在思維中,人類總是習慣于將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斷來理解。這個障礙對組織來說是致命的,許許多多的組織因此走向衰落。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企業與人類社會都是一種“系統”,是由一系列微妙的、彼此息息相關的因素所構成的有機整體。這些因素通過各不相同的模式或渠道相互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是,這種影響并不是立桿見影、一一對應的,而常常是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身處系統中的一小部分,人們往往不由自主地傾向于關注系統中的某一片段(或局部),而無法真正把握整體。系統思考的修煉就在于擴大人們的視野,讓人們“見樹又見林”。
系統思考是五項修煉的基石,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修煉。因為如上所述,組織智障最集中地表現是缺乏系統思考的能力。彼得?圣吉十分重視第五項修煉,并認為它高于其他四項修煉。他認為系統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成一體的理論與實務。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實現各項修煉之間的互動。彼得?圣吉同時認為系統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其潛力。系統思考可以使我們了解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作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從將問題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轉變為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造成問題。
今天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有能力制造多得讓人目不暇接的資訊、密切得個人單獨處理的相互關系,以及快得無法跟得上的變化步調;人們可能就此迷失在一場巨大而復雜的變局中。 “系統思考”將引導一條新路,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體,從對現狀作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從迷失在復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它將幫助我們在面臨復雜問題時,通過進行新的思考、開啟新的視野,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因此,系統思考的法則和基模對提升學校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包括教育的主體、客體、環境、媒介四大要素,各要素又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分解成更多小系統。各系統間或系統內部各要素間如果協調一致,可產生強大的動力,推動其發展。反之,就會產生阻礙作用,造成浪費和沖突。這種浪費和沖突不僅僅是時間、財力和物力,更在于組織群體或個體工作主動性的喪失和凝聚力的離散,嚴重阻礙了學校的發展。
現在的教育真的是太復雜了,有時復雜得令人難以理清頭緒;教育的問題實在太多、太難,有時多得令人難以分身,難得左右不是。面對教育的復雜環境、問題的困惑,我們往往被事件的表象所迷惑,對問題缺少理性系統思考,還習慣于向傳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請教辦法,采取得不償失的對策。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們常采取增加練習量或加課,有的學校甚至在分層教學的幌子下,實行好差生分班教學。其結果,不但加大了師生的工作量,學生學習興趣反而下降了,差生更差。教學中,教師總是等不及學生思考就說出問題的答案,問題是弄清楚了,結果卻造成學生獨立思考力的缺失。為了防止學生課余不出事故,有不少教師也跟班守侯或布置作業讓學生留在教室里,安全事故減少了,但學生們的主動性也隨之消失了。
學校管理中,這種現象也比比皆是:衛生檢查勤了,學生的保潔意識少了;德育處工作過細,班主任的創造性就差了;精細化教學管理的要求多了,教師的獨立思考就少了;領導事必躬親,教職工的主動性就弱了;強化了部門負責制,“各家自掃門前雪”,合作精神淡化了;……。
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如何避免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又在何方?
彼德?圣吉的《第五項修煉》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提供了工具、技術和方法。讓我們認真地研讀“系統思考”中這些法則吧:⑴“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解決方案”;⑵“愈用力推,系統反彈力量愈大”;⑶“漸糟之前先漸好”; ⑷“顯而易見的解往往無效”; ⑸“對策可能比問題更糟”;⑹“欲速則不達”,⑺“因與果在時空上并不緊密相連”;⑻“尋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桿解”;⑼“魚與熊掌可以兼得”;⑽“不可分割的整體性”;⑾“沒有絕對的內外”。
通讀本書,一個系統思考的基本方法或者思維模型已經相當清晰,對繪制系統循環圖也基本了然于胸,但隨著思考的深入,更深刻的問題卻難以得解,即如何才能在現實的管理活動中真正的通過系統思考去除表面解從而求得問題的根本解。
對于學校管理者來說,如何真正具備系統思考和應用系統思考的能力,我有兩個體會,校長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修養:其一是良好的知識結構,即對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知識,只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才能幫助校長通過系統思考的方法迅速的找到問題,界定問題,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其二是良好的心智模式,即對事物方法的融通能力和有效的溝通和交際能力,若沒有這些能力那即便是滿腹經綸也只怕是孤膽英雄難以成氣候。其三是學習能力,即對環境變化的感知、識別和學習能力,現時社會瞬息萬變,各種信息蜂涌而至,特別是新的教學和管理思潮日新月異,若不能有效的感知這些變化,并通過學習來加以應用,系統思考得到的答案怕也只能是“過去”最優。
系統思考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更是一個人比較高層次的能力,因此需要一個人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不斷學習自我提高才能逐步形成,并最終成為一個人的終身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