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寶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寶劍更有力量。“思想”是經過思考和探索而產生的思維結果,是人類行為的基石,每個人都有思想。然而,在“思想”后面加上一個“力”,其內涵就不同了。從物理學角度講,“力”是指改變物質狀態的運動,“思想力”就是思想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作用力。因此,思想力不是執行力、學習力、生產力等諸種力的一種,而是所有力的源泉,是人類行為的碑石,是一個人經過成功和失敗的洗禮之后,形成的經驗和教訓的結晶體。就像佛家講的,一個人要升華,必須經過幾個過程。第一個過程叫歷練,就是千錘百煉,要受磨練、受熏陶,什么樣的酸甜苦辣都要經受過;第二個過程叫頓悟,就是在歷練之后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能看清是非了;第三個過程叫蛹化蝶,也就是說像鳳凰涅磐一樣。思想是有功能的,思想力就是經過這樣三個階段之后,形成一種有功能的思想。
思想力是一把雙刃劍。大家都知道,夢想當藝術家且沒有考上藝術大學的希特勒充分發揮了錯誤思想力的作用,用非常具有蠱惑力的演說,創建了第三帝國,組建了納粹黨,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一生沒有拿過槍的毛澤東同志依靠正確的思想力,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蔣介石的八百萬軍隊,建立新中國。在文革期間,又能讓十億中國人在同一時間做同樣一件事。
是戰略重要,還是執行重要,一直是人們不斷爭論的話題。其實,一個糟糕的戰略,被強有力地執行了,并不比一個好的戰略被緩慢地執行好到哪里去。我想,最重要的是思想力。因為,執行力來源于思想力,而思想力無疑也作用于執行力,指導著執行力,決定著執行力的大小和方向。
顯然,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擁有了正確的思想力,就會永遠保持一顆純正之心,收斂浮躁貪婪之欲;能高瞻遠矚,洞察大勢,借冕播譽,塑造自我,順天應民,大本大源;能理解“山因風雨而滋潤,梅因霜雪而煥然,荷因出污泥而潔清,人因不足而進取”的道理。
校長應擁有思想力。校長首先應該是一個思想者,一個群體的思想者。校長思想的每一絲紊亂,都會使學校遭受挫折。當校長有了正確的思想力,就會在決策中抓住“民主”這一核心,集思廣益,從細微處入手,在實踐中總結和積累經驗。有了思想力,又有了執行力,校長的管理必定如虎添翼,獨領風騷,也就能辦成一所有特色文化、內涵豐富的品牌學校。
教師…… 應擁有思想力。理性的教育需要成熟的教師,而成熟的教師首先應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思辨力強。教師有了正確的思想力,就能在各種誘惑面前經得起折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原則,就能常修執教之德,筑牢自己的精神家園,常盤不潔心靈,管住自己的不良欲望,常記教師的本質,盡好自己肩負的責任,展現出松樹的“骨氣”,竹子的“硬氣”,臘梅的“傲氣”,荷花的“正氣”,鶴的“志氣”及杜鵑的“豪氣”。有了思想力的教師就能對教育戰略與定位進行反思和再思考,把對教育發展的情感和觀點融入到生命中去,從而把教育行為當作藝術作品精益求精,使自己成為有個性、有特長、有品質的特優教師。
思想力決定競爭力,競爭力決定發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