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校長課堂治理的想象力
時間:2016/2/19
洞觀全貌,體現課堂治理的專業性。校長理解和研究課堂,并與全體教師形成專業共同體,既要講課、聽課、評課和磨課,更要從學校教育的全貌觀察課堂,即做到:基于細節,立足整體。沒有細節,校長難以做出具體課堂是什么、怎么樣、會怎樣和要怎樣的評價。沒有整體,校長會陷入具體教師、特定科目、技術細節的瑣屑修訂。校長可溝通課堂教學與學校管理及發展的聯系,思考社會大環境與課堂微生態間的聯絡脈動,引進靈動勃發的新思路,革除陳腐迂闊的舊辦法;可將課堂建設與校園文化相融通,實現課堂教學的文化滲透;可將教師專業發展建基于課堂教學素養的提高,在專業提升與教學能力間形成有效互動。可以說,校長洞觀全局的能力最能體現管理的專業品質,也是課堂治理充滿詩性和想象的要義。
探入個體,體現課堂治理的藝術性。以激活而非制約教師的創造性作為課堂治理的基本導向,校長需充分認識課堂教學的精微與復雜,并在學校這一層面上努力實現秩序與自由、經驗與創新、監管與信任、控制與自主等概念組的平衡。解讀課堂教學必然會考察到校長關照教師經驗、學情校情、文化傳統、學科屬性等駁雜要素的統籌能力,校長課堂治理的行動要從深入一線開始,挖掘個體經驗,尊重個體創新,并在具體背景中詮釋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尤其要避免以拉爾夫·P·赫梅爾闡述官僚機構時所用的僵化“案子”替代鮮活“個體”,而遺忘教師經驗中飽含的多種可能性,從而在臨摹、研討和反思中凝練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課堂教學實踐。
回歸本真,體現課堂治理的教育性。拓展課堂治理的想象力,校長要突破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對立,專業取向與科層取向的分庭,以及校本管理、卓越管理和基于結果管理等名目繁多管理方法的襲擾,堅持從教師和學生的成長出發,追求課堂蘊含的生長力,體現課堂治理的教育性,回歸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的本真。特別是,強調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敘事,重視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和主動合作。校長要以開放的心態回應社會力量對課堂教學神秘性的興趣,并切實維護教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合作意識、契約意識和民主參與意識將通過教育、成長和發展等概念在課堂教學這一范疇里被建構起來,這恰是現代學校制度在具微的課堂治理中的生動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