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是校長的精神長相
時間:2016/2/16
那什么是修養呢?是文明禮貌、知識文化,還是清風明月、淡茶閑花?都對。具體落到實處應該是一種尊重,一種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和文化知識有關,但不是必然,主要來自家庭的影響和后天的修為。
修養是善
赫本被譽為女神,不僅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記住;也不是因為學歷,比她學歷高的比比皆是。但她用一生詮釋了修養這個概念,她在遺言里這樣說:若要優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看到別人的好處;若要苗條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給饑餓的人;若要美麗的秀發,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若要優雅的姿態,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只你一個。人之所以為人,是必須充滿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長,并非向人抱怨。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雙手;在年老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的雙手能解決很多難題,一只手用來幫助自己,另一只用來幫助別人。
這就是對修養最好的解讀,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更是心靈之美與外在之美的完美結合。并且修養之美無處不在,滲透影響著你的外在之美。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那么我們都是天使。她告訴我們手是用來勞動而不是索取的,腦是用來懺悔而不是偏執的。手不僅能解決自身問題還能幫助別人,腦不僅能原諒別人還可以讓自身不斷進步。我們身上每個零件都有用處,那些喜歡到處釋放物質垃圾和精神垃圾的人都是不健全的。
修養是尊重
年輕的時候住單身宿舍,同寢室有28歲的,也有18歲的。28歲的總愛管18歲的,包括床單的平整,衣服的疊放甚至是牙膏的擠法,為這些小事總是說教挑剔,連旁者都覺得這個老姑娘有點變態,最后終于爆發戰爭。這告訴我們,他人的個人空間都不可以長驅直入,人與人之間必須有一堵墻,這堵墻就是尊重,心靈之門要靠溫暖的金鑰匙才能打開。不管你年長年小,不管你對與錯,不管你比別人厲害多少,不管你出于什么樣的心態和目的,好的言語是必須的。
看過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旁人,那就看看自己是不是樣樣都行,孩子其實就是站在你面前的鏡子。開家長會發成績單時,你惱怒了,對孩子大打出手,這恰恰暴露了你精神世界的粗鄙。你可以有一千個理由原諒自己,說出自己憤怒的原因,數落孩子的氣人和不對,這只證明你自私,證明你只自愛。孩子丟了你的臉,這才是你發火的主要原因;你要出氣,這才是真的。你控制不了,這就是你欠缺修養。
如果說這是為了教育孩子或為孩子好之類的,那就太冠冕堂皇了,因為不論言教身教都在花開的每一個微距之間。一個平時不管不問,打牌賭博,好逸惡勞,泡網聊天的人,不要指望中考或高考的餡餅砸到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私有財產,也不是你自身的連帶,更不是你實現夢想的工具。從剪斷臍帶那天起,他就擁有獨立的人格,即便他的看法、想法不對,你必須讓他發出自己的聲音。對生命的尊重,就是修養。
修養就是不管你有多強大,當你面對弱小時,你一定讓他發出自己的聲音,國與國是,家與家是,人與人更是。那些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行為都是讓人不恥的行徑。
這世界很多人都在標榜自己有修養,只不過是以貶低別人顯示自己有修養。這就是文盲,因為他們本身就不知道什么是修養。學歷高你就不是文盲了?有知識你就有文化了?穿得體面就有修養了?這些概念不能混淆。如果指責和幫助是一雙手,請你伸出幫助的那只手,把另外的一只留給自己。
修養的細節
修養還體現在一些細節上。飯館里,一碗湯灑在你身上;公交上,一只皮鞋踩在你腳尖上。你咋辦,即便別人不道歉又如何,是讓它隨風而去還是據理力爭?
有些人吃飯,喜歡把菜翻來覆去,翻得底朝上再夾起一口,哪怕是一盤花生米或青菜都如此。這還不如那些一上來就狼吞虎咽的人率性,暫不說衛生與否,也不管是不是貧窮年代遺留下來的陋習,這種行為實際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自私和心胸的狹隘。
有的男人有大男子主義,越是在人多的地方,越愛顯威風。這都是自身的淺薄,怕有懼內之說。修養的字典里沒有怕字,只有尊重、友愛、溫暖和謙讓。夫妻之道貴在自然,不秀恩愛也不示強弱。
你越在乎的就是你越缺失的。
塑造你的精神長相
楊絳說過“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學習不是狹隘的,不是為文憑學歷、升官發財,更不是酸文假醋、故作清高寡淡。而是為了重新塑造我們自己的精神長相,讓我們視野更開闊些,能以更好的視角來詮釋這個世界。
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問他什么是修養,孔子就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條狗,喜歡咬人。第一個男人來了,狗開始攻擊,這個男人本來可以制服它,但還是左躲右閃,狗不依不饒,撲上去狠咬了一口,鮮血直流,男人翻起一腳,把狗踢出很遠,狗打個滾落荒而逃。第二個男人來了,狹路相逢,他想自己不是好欺負的,需決斗,狗撲上來時,他抓住狗的兩只前腿,狗不得動,狗咬了他胳膊一口,他咬了狗腦袋一口,就這樣一口一口輪番咬下去,最后兩敗俱傷。子貢聽后說,他咋和狗一樣呀!
是呀!他咋和狗一樣?這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每天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釋放的精神垃圾砸中,那怎么辦?總不能和第二個人一樣,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沒完沒了。這就是修養的分寸。
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擁有發聲的機會,我們卻把嘴仗搬到了網上。有人說農村人如何,就恨不得群起攻之;有人說某某省咋地,就恨不得全體討伐。這都沒必要,說的人有他的孤陋和愚昧,聽的人也不要風聲鶴唳、四面楚歌。點代替不了面,千萬別往自己身上套。哪里人都有特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都熱愛自己的家鄉,人性都一樣。他打擊一片,你也不能善惡包攬。我們維護的是正義,保證的是自己,不能兼善天下,尚要獨善其身。說者也許無心,聽者也不必有意。每個人的境況不同,遭遇不同,高度不同,視角不同。千萬不要現身說法,你只是自己的楷模,不能成為別人的榜樣。言語是要經過時間檢驗的,人品是要經過事物考驗的。
什么是修養?當我們不再提修養二字,當心中的鮮花一一盛開,修養的春風就來了。同樣如果我修養夠了,也就不會在這喋喋不休。因為修養只需像赫本那樣做好自己就行了,因為修養,是屬于你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做為一校之長,更要好好塑造你的精神長相,因為所有學生、老師、家長都看著你,你不僅是自己的楷模,也會被別人當作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