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讓我做劉邦還是諸葛亮?
時間:2014/2/10
王萍和秦玲玲先來,直接問我:“老師,明天就是教師節了,我們班還沒有行動,該怎么辦?”我說:“那是你們學生給老師過節,我作為老師就不參與了吧。”王萍看我如是說,就說自己其實也有一個創意,我就鼓勵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后來,班長陳杰釗也來向我咨詢,同樣是問我怎么辦?這些情況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個班級不能只依靠一個腦袋,對學生的終身成長也不利,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精神,我們不是培養簡單的聽話者、執行者,而是培養有創意的、敢于承擔的人。那么該如何改變學生的認識呢?如果簡單地告訴他們班干部要起帶頭作用、要積極主動等,恐怕沒有效果,因為這樣的話他們聽多了。如果從教育理論上講現代的教育要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對他們講可能不合適,甚至也可能不會接受,如果有學生說一句考不上大學什么都沒有用,讓你老師自找麻煩。于是我靈機一動,就決定上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
上課之后我,我問學生一個問題:大家是喜歡劉邦還是喜歡諸葛亮?
面對這個簡單的問題,學生終于打破了以往的沉悶(很多老師反映我們班課堂發言不積極),我也鼓勵他們多舉手發言,對那些想發言也期待老師點名的同學我視而不見。
李柱鋒:(第一個脫口而出)喜歡諸葛亮,原因是他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謝英亮:(第一個舉手的人,我先對他的勇敢提出了表揚。)喜歡劉邦,因為他是一個從社會底層混到高層的人,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點評:英亮視角獨特,有自己的看法,相信他將來也一定能成為有成就的人。)
陳寧桂:喜歡劉邦,因為他非常有“仁愛”之心。
我很納悶,為何說劉邦有仁愛之心呢?當他說道三顧茅廬的時候全班哄堂大笑,原來他把劉邦劉備混淆了。
韓穎意:(第一個勇敢的女同學)喜歡劉邦,因為他知人善任。例如他發現韓信想要造反的時候,先給他一個王位,然后就找機會果斷地把韓信殺掉。
話音未落又是哄堂大笑,這是典型的論點和論據的脫離。我說觀點也對,事例也對,當兩個放在一起就感覺奇怪了。借此我講了一下怎樣才是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學生頻頻點頭。
陳亮瑜:(似說又止,期待老師點名而又被忽略最后勇敢戰勝自己的人。)喜歡劉邦,因為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么有智慧,也沒有項羽那么能征善戰,但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把別人的才華變成自己的才華。她的發言獲得了陣陣掌聲。
然后是蘇俊杰等,觀點慢慢地統一到了陳亮瑜的觀點上來。當然還有同學堅持喜歡諸葛亮,因為他畢竟是智慧的代表。
第二個問題:你們是喜歡我做劉邦還是諸葛亮?
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的答案驚人得一直,都希望我做諸葛亮。以蘇俊杰同學的發言為代表。
蘇俊杰:劉邦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發揮團隊的凝聚力,讓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如果你是諸葛亮,什么事情都做了,那么還要我們班干部做什么呢?而你做劉邦,輕松了自己,鍛煉了同學,大家都高興,你也過把皇帝隱嗎?
討論至此,已經達到我的目的,最后我總結發言。
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大家想想諸葛亮,他培養了誰呢?一個姜維還難堪大任,有一個有能力的人他拒絕不用,那就是魏延。他想要培養一個人——馬謖,但卻是一個趙括第二,最后還被他殺了。接受了劉備的臨終托孤,卻任其享樂,盡管鞠躬盡瘁,卻難辭“托孤”不力之責。結果他一死整個蜀國失去了大腦,第一個被滅亡也在情理之中了。同學們當然也不希望我們班是這樣的班級,對老師對學生都不好。因此我也很喜歡自己做劉邦,那么你們該怎么做呢?在這里我要表揚鄧泳怡同學,她發現班規考核有不合理的地方,就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昨晚我已經對她進行了表揚,在這里我再統一說一句,大家以后再找我的時候,不是要問我怎么辦,而是要問我這樣做怎么樣?我希望以后班里有什么問題的時候,我也會像劉邦那樣問同學們“為之奈何”,那時也是我們真正騰飛的時候。
之后學生的自覺性明顯提高,班級管理的熱情和主動性都得以加強。一次討論,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能力,順便教給了學生文章的寫作技巧,關鍵的是在討論中讓學生自己明白了該怎樣做,這樣的討論比老師簡單的說教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