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長必須具備的管理意識
時間:2016/2/15
一要有“發展”意識
發展意識的本質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它要求校長應當有自己清晰的辦學思路,要對學校的未來進行長遠思考,對學校的發展特色進行深入思考。校長要用發展的思路來規劃學校,制訂學校發展目標,讓一切都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校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師和學生,鼓勵教師發展,讓每位教師在集體中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有展示自我的舞臺,讓每一位教師有成功感;鼓勵學生發展,讓每一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感受成長的快樂,培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品質。校長要用發展的觀點來解決校內外的一些復雜問題,創設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外部環境,挖掘促進學校發展的內部潛力,營造有利于學校整體發展和師生全面發展的氛圍。
二要有“法制”意識
堅持依法治校,這是新時期對校長提出的要求。依法治校的“法”包括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國家關于教育以及與教育有關的方針、政策,也包括學校內部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對前一種“法”,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理解、遵守執行,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抓好落實;對后一種“法”,首先是建立健全,然后是嚴格執行。學校建立的規章制度要通過教代會等教職工會議審議,讓制度順應各項法規的要求,切近師生的生活。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落實在全程管理上,只有對全校師生員工進行規范性管理,才會把學校越辦越好,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推行學校規章制度,校長應注意人性化與制度化相結合,表率與嚴格相結合。
三要有“質量”意識
同優質高效是企業的命脈一樣,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校長只有強化了質量意識,才能發揮領導力效能,帶領自己的團隊真抓實干,把學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優質學校。校長要樹立對不同能力傾向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要求的全面質量意識,并將之轉化為教師、家長、學生的意識,并使之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校長要構建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明確部門與個體老師的質量責任與權力,并動員和組織學生家長及社區參與到教學質量管理網絡系統,努力促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結合,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校長要把各項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職工隊伍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同時,校長還要根據形勢發展和學生需要,盡可能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選修課和社團活動課,讓學生真正全面、和諧、自主地發展。
四要有“研究”意識
校本研究是用以解決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是推進學校教學改革的有效動力。通過扎實的校本研究,能夠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校長要有校本研究的意識,建立相關研究制度,營造研究氛圍,創設一種有利于研究的機制,帶頭開展校本研究,引導教師置身其中。如提倡教師寫教學反思、讀書讀報,開展青藍結對活動,創造相互聽課、相互交流的氛圍,引進專家專題講座,開展小課題研究等等。通過教研工作、幫助教師改變“教不需研”、“教就是研”等錯誤認識,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職責,為搞好教書育人,必須開展教育科研,以自覺形成“抓教學必抓教研,抓教研必促教學”的認識。
五要有“特色”意識
學校以特色謀發展,個性化的辦學特色,是衡量學校品牌的重要標志。要形成鮮明辦學特色的關鍵是建設具有鮮明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它從本質上說是全校師生在學習生活中共同體現出來的一種校園精神和文化力量,它核心是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它是學校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和本校辦學理念,通過長期的規范辦學、科學管理、良性運行,日積月累沉淀形成的豐厚內涵和外在氣質。所以,校長要引領學校規范辦學行為,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從學校的實際出發,設計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理念,整合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最優化,從而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有意識的塑造彰顯出個性化的學校魅力,形成特色,培育品牌,不斷增強學校的辦學吸引力。
六要有“垂范”意識
所謂垂范,就是要求校長在學校管理及教學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學校是一個團隊,校長就是這個團隊的核心和靈魂,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負責。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校長的言行和舉止直接影響著一所學校的教風與學風。校長的權威來自于自律,而不是來自于權力。校長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必須以身作則首先做到;要求教師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為人要正直,胸襟要開闊,允許別人發表不同意見,善于求同存異,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己不正,焉能正人?”。校長要成為教學和教育科研的帶頭人、師生的楷模,而且也要做師生的服務者、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開拓者。只有這樣,校長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取得大家的信任。
七要有“學習”意識
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新的教育形勢、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校長有先進的辦學思想,校長只有堅持學習,才能把握時代的潮流,跟上時代的步伐,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思想立得對,教改之路走得正。校長不學習就要落伍,就難以勝任本職工作。校長的管理工作,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學習、研究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出現“重復舊經驗,照搬老辦法”的現象。校長應該堅持終身學習,要根據工作需要,明確“學什么”、“怎么學”、“怎樣學”,從始終如一地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老師學、向外界學。校長要率先創造一種善于學習的氛圍,并把這種氛圍擴大化,使師生終身學習的良好風氣在校園迅速形成。
八要有“放權”意識
忙碌,是每一位校長工作狀態的真實縮影。一個人的智慧、精力畢竟有限,長期處于緊張的事務管理中,不僅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容易把自己的心情不知不覺地帶到日常工作中去,下屬沒有自主權,很細節瑣碎的事情都要請示匯報過才可以動,做起事來縮手縮腳。整個團隊表面看起來穩定、服從、步調一致、齊心協力,而實質上如同一潭死水,機械、被動、盲從、不作為、不負責。校長要知人善任,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就必須學會放權。校長學會放權實際上是“有所不為有所為”。有所不為,就要將管理重心下移,進行放權、分權,充分發揮學校各個部門、科組、活動負責人的能動作用,凡是他們能做的事情校長都不做,校長只發揮自己在學校整體運行中的支持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有所為,就是要求提升管理質量,倡導各個部門、科組、活動負責人用心做每一件事情,而且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只有這樣在可以不管或少管的地方少花時間和精力,在應管的地方全力以赴,學校管理才會健康和諧、高效地運轉。
九要有“團隊”意識
注重大力培植團隊精神,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帶領全體教師投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保持校園的和諧發展。這是現代學校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校長首先要在學校行政隊伍中培養團隊意識,各部門間相互協作,分工不分家,相互補臺不拆臺,用自己的博大胸懷,包容他人的過失。其次要促進行政班子成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團結,在各部門、各科組、各年級組的各項工作活動中有意識的滲透團隊精神的培,不斷增強學校工作環境的人文性,促進同事間的溝通,并進而促進教師同學校的溝通,讓他們理解學校,使全體教職工無論從那一個角度去思考,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學校健康發展。
十要有“服務”意識
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就是服務,校長只有樹立服務意識,才能正確理解和教育師生。一名好的校長首先必須有良好的服務意識,當好師生的公仆,站起來能當傘,俯下去能做牛。校長增強服務意識,使自己真正在思想上尊重師生,政治上代表師生,感情上貼近師生,行動上深入師生,工作上為了師生,這樣才能贏得廣大師生的信任,才能稱得上合格的校長。為教職工服務,就是在可能的條件下,盡最大努力滿足教師精神上的需要,事業上成就上的需要,業務進修上的需要,文化生活上的需要。一句話,就是要把教職工的冷暖裝在心里,只有這樣才能極大限度的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學生服務,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全人教育,按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抓住學生的最佳教育周期,在德智體諸多方面對學生予以高度關注。
十一要有“協調”意識
協調是領導者協調組織之間、人員之間關系,化解矛盾和問題,使領導系統達到一種和諧狀態的活動。校長的協調包括處理好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系,與學校行政成員的關系,與廣大教職工的關系,與家長學生的關系,與社區的關系等。校長應成為協調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的高手。對外,校長要經常性的與各相關部門、社會團體聯絡感情,讓他們理解、關心與支持學校;對內,校長要經常性的深入部門工作、師生教育教學活動中,了解存在的問題與矛盾,以制度及人文關懷相結合,提出解決的辦法,從生活上、思想上和學習上真正關懷備至,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
十二要有“安全”意識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校長應該自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把安全工作提升到為師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未來負責的高度上,制定目標管理細則,強化內部管理,落實崗位責任,排除安全漏洞,建立全面覆蓋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真正落實安全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例如認真做好各種值班工作 ,制定各種值班的制度與職責,嚴格值班紀律,各種值班均有記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學校的安全管理做到一環扣一環,環環緊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這樣論述和評論校長:“做一個校長談何容易!說得小些,他關系千萬人的事業前途,說得大些,他關系國家與學術之興衰。”無數事實證明,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一面鏡子。許多學校成功發展的實踐經驗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一流的學校建設離不開優秀的校長,一個優秀的校長必然會建設出一流的學校。因此,校長必須要內修外煉,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