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名校長與名校校長,你將成為哪一個

時間:2014/2/10

作為上海市“雙名工程”培養對象,一年前,上海嘉定區迎園中學校長祝郁和其他14名中學校長被派到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培養基地學習。近日,在上海市教委和嘉定區教育局的力促下,祝郁辦學特色研討會如期舉辦。此時,正值學校學生期中考試,祝郁說,對她而言,這也是2年基地學習的期中考。她在其中最大的獲取就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在過去辦學經驗累積的基礎上,她學會了更加理性和高起點地梳理與思考學校未來建設與發展。

    且聽祝郁講述她與嘉定迎園中學之間發生的故事——

從谷底走出的訣竅

    讓學校恢復該有的樣子,成為上任后的第一要務

    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2004年4月5日,經過一番競聘演講、民主測評和筆試面試,我正式接手了迎園中學,而當時學校的現狀則令人不堪:

    食堂的飯菜里能吃到鉛絲和煙頭、賣刀的小販可以大搖大擺到辦公室推銷刀具、部分教師自由散漫、家長投訴不斷、有些學生根本不進教室上課,逃學、打架、喝酒、抽煙,教學質量一路下滑。看不到希望的好教師紛紛要求離開學校……

    只有2年校長經歷的我,就這樣被空降到了這所僅有9年歷史卻已換了7任校長的學校,怎么才能讓學校恢復學校該有的樣子,成為到任后的第一要務。

    選擇一:決定建制

    記得剛到學校第一周就發生了一件事:一位教師在期中監考當中擅自離開考場達十分鐘之久,我問學校人事干部,以往這樣的事如何處理?人事干部反問了我一句:你問的是哪位校長怎么處理的?是啊,曾經有過7位校長呢……看來靠人治是不行的,管理離不開規則和標準,任何高效的管理必然要靠制度來運行——唯有制度才能讓學校恢復該有的樣子。學校發展史必須成為一部制度不斷完善的變遷史,而不應該是校長替換史。

    選擇二:開始教研

    是照搬其他學校的經驗還是基于校情開展教研?

    在辦學越來越規范的上海,要想獲得一所學校完整的規章制度并非難事,我的手里就有好幾本各個學校的制度匯編,可是別人的制度解決不了自己學校的問題。怎么辦?

    在華東師范大學趙中建教授的指導下,我們設立了基于解決學校問題的課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推動學校管理創新的實踐探索”和“ISO9000標準在現代學校管理創新中的運用研究”。這兩個課題一做就是八年。

    選擇三:自主探索

    是依賴第三方專業機構建制還是自主探索?

    課題設立了,質量手冊由誰來做?是依靠第三方專業機構還是學校自己來做?全面質量管理既然是一種學校行為,就必須依托全體教職員工的力量。基于此,學校采用了自下而上的實施策略,依據ISO9000標準梳理每一個崗位工作職責、構建運行程序、設立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修改、做好崗位之間的有效銜接。大家在共同的博弈之后達到平衡。

    《迎園中學教師手冊》開始成形。凡事有準則、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監督、凡事有負責逐漸融入了迎中教師的血脈,制度化使迎園中學逐漸走上秩序、和諧與安定的軌道。

    制度管不到的地方,選擇學校文化來突破

    學校制度管不到的地方怎么辦?

    教育是一項面對生命的事業,再嚴密的制度都無法一一涵蓋。學校要進一步發展,只有剛性制度驅動顯然不夠。如何形成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

    選擇一:講述故事

    迎園中學開始在回望歷史中尋找學校發生的故事。我們組織一些熟悉學校發展的老師召開專題討論會,請他們講述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代表性事件,從中找出重復率高的感人事情,把它們加工成一個個學校故事,而這些故事恰恰很好地演繹了學校文化的內在精髓。

    學校組織教師在故事解讀中梳理共識,觸發思考,把師生討論中使用頻率高的代表性詞匯進行加工,形成對學校精神的最好表達,并最終形成了“顧全大局的合作、不求功利的默契、人道主義的關懷”這樣一種迎中精神。

    選擇二:凝練文化

    學校文化需要逐漸養成,在此過程中學校管理者不能扮演消極等待的角色,而要積極作為,和師生一起進行系統設計。

    作為一所地處上海嘉定地區、面向普通居民子女的學校,迎中給自己的定位是以優質的教育服務為己任。在這一愿景激勵下,學校追求“專業精良、課堂精彩、管理精細、文化精致的優質初中”辦學質量,塑造“愛有形,教無痕”的教風,培育“自覺而專注,敏思而好問”的學風。這樣,理念系統就涵蓋了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等不同人群,涉及到管理、教學、隊伍建設各個領域。

    選擇三:專注行動

    專注行動為的是喚醒師生主體意識。在制定《迎園中學五年行動綱要》時,學校開辟網上論壇,引來了266條跟帖。針對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舞臺還是教師展示的舞臺,教師在論壇里展開了激辯。最終,“課堂真的不應該是老師的。讓學生會思考、會質疑、會探究,是比分數更重要的事情。”“課堂的改變,應該是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開始。”這些都逐漸成為迎中教師的共識。

    學校提出了迎中課堂轉型十步法,明確了教師角色轉變的要求;各班級開展文化建設,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師生共同制定班級文化主題、共同設計班級文化標志、重建班級組織架構、以議事方式制定班級自治制度、共同協商設計班級有效活動,讓學生感受團隊意識和責任擔當。

    學校將“學生笑臉”“迎中全家福”擺放在校園最顯眼的地方,時刻傳遞“學生是學校真正主人”的觀念。在師生努力下,學校建造了“迎中足跡館”,將辦學愿景、核心價值觀、校訓等集中展示,并展現學校每一年發生的變化,讓所有迎中人感受到自己是學校歷史的譜寫者。

    讓課程適應學生,必須邁出這一步

    從“讓學生適應課程”走向“讓課程適應學生”無疑是艱難的,但這又是必須邁出的一步。

    在《迎園中學教師手冊》中,學校旗幟鮮明地提出:學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學校中的價值就有多大。學校永遠不能原諒對教育教學不負責任的態度。

    選擇一:延展基礎

    與許多學校一樣,我們構建了限定型拓展和自主型拓展兩大類課程,開發了40余門校本課程供學生選擇。與一些學校不同,我們還注重在基礎型課程中延展課程空間,滿足學生需求。

    語文課上,教師組織六年級學生詩苑漫步、七年級學生開展尋找網絡新詞等活動;八年級開展了精彩不斷、創意無限的語文文言文課本劇比賽;數學課上,教師組織六年級計算達人賽、七年級邏輯思維達人賽、八年級創新思維達人賽和九年級基礎知識千分過關賽。

    選擇二:培植特色

    迎中先盤“家底”,了解教師個人特長,鼓勵他們開發校本課程,進而形成學校特色課程。美術老師黃淵斌擅長皮影制作,根據七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和學習經驗,她認為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用簡單的造型語言表現常見的事物,有能力修習皮影。于是,向學校申請成立動動皮影社團,學校予以了全力支持。

    其他教師也各展其長。拓展型教研組教師開展了關于設計和實施適合學生學習的自主拓展微型課程群研究,每個活動實施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根據教師的能力特點進行職責分工。在了解學生需求、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教師申報主題引領式學習素養培育項目活動。學校在統籌整合后發布“自主拓展微型課程群菜單”,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學習精力自行選擇,按各自選擇的項目編組活動,以一學期為一個實施單位。目前,學校已形成信息、思品、生命科學、歷史、地理等近10門學科的微課程群。

    選擇三:整合課程

    在學校里,分科教學幾乎一統天下,人為地割裂了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與感受。迎中在這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

    美術黃淵斌、舞蹈鄧燕超和音樂周思羽“三個老師一臺戲”,共同上了一堂集唱、做、舞一體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堂課給了學生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讓他們驚喜不已。受此影響,語文老師孟麗莉也加入進來,她整理、編寫了《迎園中學皮影誦讀表演篇目》,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古文改成皮影劇本。

    皮影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養。歷史課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通過圖片、講解、幻燈片等形式展示歷史背景知識的研究成果;美術課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增長了自學新知、善于觀察、主動探究、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語文課上,學生掌握了根據特定任務編寫故事的方法,根據自己制作的皮影人編寫故事劇本;音樂課上,學生通過配樂、舞蹈等形式,感受傳統藝術與現代創作結合帶來的無窮魅力。小小皮影創意引發了大大的教育“蝴蝶效應”。

    在李希貴校長基地班一年多的時間里,我最大的改變是思維方式的改變,我的辦學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在今后的學校發展中,我將在三個關鍵點上著力——

    選擇:所有的選擇都使改變發生。作為一名年輕校長,我和學校共同成長,在成長過程中,我選擇從自在辦學逐步進入到自覺辦學的層面。

    反思:隨著思維方式的改變,將重新審視作為校長的價值。校長的價值就是要讓學校的每個人都能成為各自領域的領導者,這是一個從管理到領導的認識過程,非常關鍵。

    破解:未來學校發展的關鍵是將理念轉化為教師自覺的教育教學實踐。這條路很長,但我會堅定地走下去。

    每一天,迎中都有主動的變化在發生。正因為有這些變化,學校才變得更加靈動和富有魅力。

    作為上海“雙名工程”北京培養基地“舵主”,李希貴對基地的學習安排可謂品質與大氣兼具,從十一學校的課程研發、文化與組織變革到學校內部管理創新、優秀校長成長路徑,毫無保留地敞開式傳經讓學員在獲益匪淺的同時,感受到了一番濃濃的京滬校長情。

    此番“弟子”在上海做辦學特色研討,自然忘不了請“師傅”前去點撥。

   且聽李希貴講述名校長與名校校長的區別——

真正的教育學往往不產自“名校”

    今天我們討論學校和校長成功的關鍵要素,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你究竟是名校長呢還是只是個名校的校長。

    學校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我們首先可能想到的是這個學校是不是歷史傳統校?有沒有一支優秀甚至卓越的教師隊伍?有沒有好的生源?能不能拿到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這些都可能影響一所學校能否成為名校。但是一個優秀的校長呢?如果一個成功的校長關鍵因素僅僅是和這些重合的話,他就只能說是一所名校的校長,而非名校長。

    上海近幾年開始搞新優質學校,我知道其中內涵有多深。新優質學校是應對新世紀的一個重要舉措,因為它在告訴社會,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學校。在不選擇生源的情況下,學校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形態,校長應該有什么樣的作為。

    從祝郁和迎園中學這些年的變化,不難看出她已經具有了一些和名校校長不一樣的關鍵成功要素。首先,她使學校脫離人治,走向了制度管理的軌道。管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員工的滿意度如果提高五個百分點,那么客戶就會增加一個百分點。從學校層面來說,當教師滿意度提高的時候,它肯定會傳遞到學生身上。而學生幸福指數在提高,教師的成就感、事業心也會提高。另外,好校長要兼備激情和理性從容的特質。我曾經集中一段時間研究過歐美的招聘廣告,其中有大量招聘校長的廣告。和中國完全不同,這些國家在招聘校長時,盡管也有許多不一樣的要求,但有兩個是必須要的,第一是有幽默感,第二要有激情。除此之外,祝郁還有一個特征,就是特別理性和從容。在十一學校聽完課,她不是回宿舍休息,而是到學生和老師當中一個一個問,驗證培訓時我講的話有沒有在校園里、學生中生根。她還會根據PPT里提到的制度去追要內容,她要把學到的東西徹底弄清楚,而不是輕易照搬。此外,祝郁是一個有效管理的校長,迎園中學的管理因此避免了很多彎路。她把文化股份制用得非常巧妙,讓大家一個個講故事,從而凝練學校文化。學校文化股份制是一個校長最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要讓老師去實現校長的想法,而是要讓大家去完成大家的想法。

    美國對管理人員有過一個調查,那些口口聲聲言必稱“我”的,企業有可能成功,但也同樣有可能快速失敗;而那些天天在說著“我們”的管理者,其成功往往更加持久。所以把一個學校的文化股份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們在服從一個共同的真理,我們在追尋一個共同的目標。好學校一定要把發展目標和老師的目標放在一塊兒進行管理。任何一個組織都避免不了一個規律,即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遇到瓶頸,有些瓶頸是自己可以克服的,而有些卻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去戰勝。

    由此我產生了一個判斷,像迎園中學這樣的新優質學校,是一個有可能誕生教育學的地方。非常有趣,在世界各個地方,產生過很多教育學和教育學家,但大多都不產自名校。比如巴學園、夏山學校,還有上海的閘北中學,這些曾經誕生過教育學的地方,當年都不是名校,而是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名校。當然,它需要長期的堅持,這種堅持包括對某一種理念、某一種還不成熟甚至抱有懷疑的教育學,當其發生矛盾沖突時,我們的態度和解決方式。尤其是當優秀成為了卓越大敵的時候,當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掌聲和鮮花的時候,應該怎樣思考,又如何帶領隊伍從優秀走向卓越,這對校長來說是一個大的考量。

    作為上海新優質學校建設的始作俑者和“雙名工程”的重要發起人,現任上海市教委巡視員尹后慶經常深入學校,親力親為將一些行政思路與決策和學校教育實踐對接。面對上海迎園中學前前后后發生的改變,他又會有怎樣的體認?

   且聽尹后慶講述一個教育行政者的期待——

摒棄功利誘惑才能不斷向前

    PISA結果發布之后,給了我一個強烈的沖擊,上海教育,到了一個轉型的時候。

    2011年,上海基礎教育會議提出了教育轉型的五大目標。其中一個就是對教育的引導,要從用行政的手段推動,逐漸轉變為思想的引領和用專業的手段去引導,這也是對校長提出的要求。迎園中學是上海教育轉型的一個典型,當然這個轉型的過程很漫長,我們必須為之不斷努力。

    當教育轉型時,我反復講這樣一句話,就是要克服用分數指標、物質計量和功利價值判斷教育效果的一種慣性,而要用教育的人本價值、育人功能、學校內涵發展去衡量今天的教育,這句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是我們要去實踐,這也是不斷扣問教育良知的一個過程。我們必須不斷擺脫功利的誘惑,不斷琢磨教育的內涵,不斷接近教育的本真和理想。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推動上海教育往前走。上海新優質學校的推進,就是在挑戰新時代的教育發展,挑戰世界教育高端,挑戰彌漫在今天中國教育里的一種理念和價值。

    迎園中學的辦學至少有幾點啟迪。其一,教育的本質是自我發現,學校教育是一種師生雙向激發的生命運動,校長必須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用其高遠而美好的教育境界去激發師生,同時也不斷點燃自己的生命智慧與火花。其二,一所好學校必須不斷用專業精神扣問教育良知,而不能把分數和排名當成追求目標。學校文化和師生適應度是學校辦得好與不好的一個重要標準。一所不挑生源、沒有特殊資源配置、沒有顯赫聲名的學校,如果在培養過程中能夠真正發揮出教育的功效,這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也才是真正有教育價值的。其三,校長要有堅守,要善于捕捉關鍵事件,解析事件背后核心意義,在不斷選擇中改變學校,在改變學校過程中,悄然改變著老師和學生,從而發展學校,把學校領到一個新起點。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天天高清在线看片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在线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