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就是規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的對象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管理者依靠自己的職務、權力和責任對管理對象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在具體的管理中,除了對學校規劃外,就是校長對學校人、財、物的管理,財和物的管理是靜態管理,對人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管理。評價一個學校的管理是否成功,主要評價這個學校對人的管理,如果這個學校的領導班子團結,全校教師上下一心,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主人翁的責任感較強,這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將處處充滿生機,反之亦然。如何在學校管理中進行人管理呢?在此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一、地方政府的重視
對教師管理的人事權是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通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委或教育局)和人事部門對教師直接管理。政府對教師的管理辦法是學校校長對教師管理的指導性文件,學校將在此基礎上制定學校管理制度。可見,政府對教師的管理決定了學校對教師的管理。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國務院1999年1月13日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實行教師聘任制和全員聘用制,加強考核,競爭上崗。2000年前后,要通過提高生師(包括職工)比,分流富余人員等途徑,優化中小學教職工隊伍。同時,要向社會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非師范類高校優秀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改善教師隊伍結構。認真解決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短缺問題。要進一步完善師范畢業生的定期服務制度,對高校畢業生(包括非師范類到邊遠貧困的農村地區任教,采取定期輪換制度,并享受傾斜政策”。然而,很多地區至今還沒有出臺有關教師聘任制的地方性文件。在教師短缺的情況下,城鎮學校教師富余,邊遠貧困地區教師不足。現有教師資源得不到激發和利用,部分教師得過且過,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和不干一個樣的大鍋飯現象普遍存在,很多校長在“無權”和“沒錢”的條件下管理學校,很大程度上難以實施對人的管理,教育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高。這是學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應高度重視,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管理機制。促進人材的流動,推動各校對教師的管理。
二、校長的影響力
人們常說“校長是一校之魂”,“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可見校長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良好的品德修養和職業道德是一個校長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校長取得成功的內在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個成功的校長,不能完全依賴手中的權力,而是更多的依靠人格的力量去推動學校的工作,在市場經濟給人們價值觀、人生觀等帶來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校長應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經得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都要過硬,做到不怕艱苦、不謀私利、作風正派、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凝聚人心,在工作中取到模范作用。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但最主要的是對人的管理,學校中一切活動的成功都在于對人的管理。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穩定教師隊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擺在校長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和突出問題。做到人盡其才,使絕大多數教師能夠在各自合理的崗位上,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實現其人生價值,這是現代學校管理中人的管理的關鍵。校長在任用教師時應該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長。此外校長還要從學校實際出發,注重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建設,以獨具特點的正確理念凝聚人心,教育師生,激勵斗志。當然,校長要實現有效的管理,除用好權力影響外,更應該由校長素質決定的品德、知識、才能、情感等因素形成的非權利影響。
三、確定教師主人翁地位
首先,使教師樹立為教育事業獻身的遠大理想,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落實到本職工作中去。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應是教師的遠大理想。只有這樣,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才有責任心和責任感,在工作中才會有創新意識,學校的各項工作才會充滿生機;其次,校長要事事處處為教師著想,當好教師的服務者,為教師辦實事,盡量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學校里要建立一種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使每個教師的勞動真正受到尊重;第三,還要通過學校工會和教代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讓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為學校的管理出謀劃策,并認真采納教師的合理意見和建議,樹立教師的榮譽感和成就感。真正體現教師都是學校中的一員,學校的興衰都與每個教師的工作有關,每個教師都是學校的主人這一教育環境。
四、改革和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人管人不好管,制度管人才好管”。每個游戲都有一定的游戲規則,作為學校管理,校長必須根據本校的特點制定一套較為合理的常規管理規章制度。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出現的新的問題和矛盾,不斷進行完善制度的改革。管理人員隊伍要精兵簡政,明確職責,分層分權管理,建立自主創造的工作程序;逐步建立利于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獎懲制度。結合各個不同的工作崗位的目標責任,制度的建立要切合實際,不能故意抬高要求,要讓教師在工作中有希望獲獎,不要把制度定成只有罰的框框套套,嚴重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建立學校教育管理運行機制
學校常規管理和檢查督促的措施都是死的規則,只有讓他運行起來,才會發揮其功能作用。要逐步形成一種永不滿足,永不停留,講奉獻,講創造的校風、教風、學風,形成欣欣向榮,積積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懈怠在校園內無立足之地,讓沒有責任心的教師受到學校、社會和家長的監督,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在促進教師的工作。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冒尖,加強校外校內業務培訓,使部分骨干教師脫穎而出,樹立名師創名校的辦學理念。在學校中形成培養人才,選拔人才,開發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勵人才的科學的操作運行機制;同時,要千方百計籌集辦學經費,搞好后勤工作,支持教育教學的物質激勵,增強實惠感。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于“奉獻”應多于“索取”,但不能一味地只講精神不談物質,適當合理的物質激勵手段將推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促進學校常規管理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