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要繼續堅持班級建制并改變班級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班主任的引導作用、制度的規范與約束作用、觀念轉變的先導作用和學生宿舍的基地作用,加強班級管理,充分發揮其對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關鍵詞:班級管理;大學生;班主任;輔導員
高校學生班級是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班級管理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加強,要繼續堅持班級建制并改變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班級管理機制,改進方法,充分發揮班級管理對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一、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班級管理是“人——人”的管理,主體和客體都有思想、有情感。就班級管理對象而言大學生是客體,但是就人才成長而言他們又是主體。班級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性,才能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無為而治”的管理模式。
1.淡化班級管理的主客體界線
視學生為班集體中的能動性主體,尊重和理解其獨立精神,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供參與管理的機會。實現這種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是培養班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極為重要。要改革班干部選舉辦法,可采取競選的形式,學生根據個人條件自愿參加競選。同時引入競爭淘汰機制,每學期進行一次述職考評,末位淘汰,使每個班干部有一種危機感,促使他們知難而進。
2.著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要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權,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之明白“班級是我家,管好靠大家”,從而變班主任命令式、集權式的“一言堂”管理方式為協商式、參與式的民主管理方式,最終形成一個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良好育人氛圍和成才環境。
3.強化對學生組織管理方法上的引導
盡管學生有組織和管理的欲望,但是由于資歷、閱歷有限,思想還不完全成熟等原因,學生在組織形式、管理方法上還比較單一和幼稚。因此班主任必須根據自己的經驗教訓和已有的管理理論知識對學生加以引導,適當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鼓勵學生對新模式、新方法進行探索,引導學生學會將管理與思想教育有機交融的方法,使學生在磨練中不斷成長。
二、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
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過程中,大學生往往會因環境改變而導致自我評價失調、學習不適導致學習壓力過大、理想現實差異導致失望迷惘,人際不適導致孤獨壓抑等,為此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
1.思想意識上的引導
大學是學生世界觀確立的最佳時期,思想覺悟如何,道德水準怎樣往往同這一時期的思想教育分不開。大學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對學生世界觀的確立起到了宏觀促進的作用,然而,對于一些社會現象,個體價值的取向,人際交往關系等一系列微觀問題都離不開班主任的正確引導,這種引導在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2.行為規范上的引導
學生由于社會交往不多,經驗欠缺,家庭的嬌寵和社會上不良的影響,他們的思想意識、道德意識、勞動觀念、衛生習慣等難免有所偏差,知行不一。這就需要為師者身體力行,從正面加以積極引導才能得以矯正。班主任的“身教”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班主任要處處樹立“模范公民”的楷模形象。
3.學習方法上的引導
一些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還沒有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有的甚至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班主任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引導,使學生體會到探索和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學會發現和創新,培養創新精神,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為日后進行創造性工作打好基礎。
三、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與約束作用
班級管理相關制度的制定與運用,可以統一師生的思想和行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增強大家的責任感,能夠保證班級管理的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克服工作中的隨意性。
1.制定和完善班級管理的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是對班級管理相關機構和人員所擔負的教育責任,包括任務、職權范圍及工作方式的規定。首先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形成全校都來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支持班級管理的良好局面。其次要明確學校、班級及家庭在大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職責。再次要明確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干部的職責,以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保證班級管理各項工作的落實。
2.建立和健全班級管理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對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式的規定,如政治學習制度、黨團組織生活制度、班組活動制度等,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法制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動、文化藝術活動等教育形式。在班級管理實踐中把這些教育內容、形式逐步形成制度。一方面可以保持班級教育內容、形式的穩定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可以使這些積極的教育內容持久地、深刻地影響大學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3.科學設計班級管理的管理制度
有效的班級管理要以系列的管理制度為基礎,包括大學生日常生活管理、大學生和班主任、輔導員的紀律管理、工作流程和方式的規范管理等方面的規定以及考核和獎懲等制度。這些管理制度對大學生和教育者的行為起規范作用和激勵作用。一方面獎勵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以倡導新風、樹立典型,激勵大學生和教育者更好地學習和工作。另一方面嚴肅處罰違紀違規行為,以起到震懾警示的作用,從制度上保證增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四、充分發揮觀念轉變的先導作用
班級管理職能應實現由“控制”到“服務”的轉變,班級管理要著重于對學生的“尊重、服務”,要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1.理解學生,以理服人
班級管理不再是強力控制或命令式的,而是以服務性為主導,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輔導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素質、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要有所了解,這是愛學生的起點,也是理解學生的前提。只有了解進而理解人,才能以理服人。
2.關心學生,以情感人
熱愛學生是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證,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靈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在教育中發揮最大作用。因此,輔導員、班主任要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關注學生,可推出“有困難、找老師”等服務活動,使學生感到如在父母身邊,感受到父母般的溫暖,從而穩定學習情緒,增加生活情趣,維護心理健康。
3.尊重學生,以誠待人
班級管理不再只是關注對學生的控制與約束,而是要將職能焦點轉向對學生的服務,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此,輔導員、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只有尊重他們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贏得他們的信賴,一味的訓斥,只會引起逆反心理。
五、充分發揮學生宿舍的基地作用
學生宿舍是學生學習、教育、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學生思想、行為真實反映的晴雨表,是班級建設的基地。因此,要加強班級對宿舍的管理,把班級管理延伸到宿舍內。
1.科學合理安排宿舍
一個宿舍盡量安排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宿舍盡量相鄰,盡量避免“同班不同學、同室不同班”現象的發生。這樣可彌補因學生住宿分散而引發的各種矛盾,避免輔導員為深人自己所管轄學生的寢室而到處奔波的局面,使輔導員和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自己宿舍轄區內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
2.把黨團小組建在宿舍內
每個宿舍設一個黨團小組,黨團小組組長、寢室長可以一人擔任,同時將寢室長作為班委會成員,以縮小管理跨度,最好符合理論上6-8人這個最佳管理跨度,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建立學生黨員干部示范責任制,引導他們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團結、帶領好本宿舍同學,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創造積極進取的宿舍風氣而努力,達到“一個學生黨員干部帶好一個宿舍”的目標。
3.以宿舍為單位開展班級活動
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和諧宿舍活動,根據宿舍特點設計一些班級活動,如宿舍風采大賽等,將文明宿舍與先進班集體評選掛鉤,使創造文明宿舍成為班級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既有利于宿舍管理,又有利于班集體凝聚力的提高。因此強化班級對宿舍管理是加強班級管理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