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口比較分散,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重新合理規劃學校布局,加大了校家距離。鄉鎮學校的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耽誤了很多寶貴時間,來到學校又疲憊不堪,對教學影響嚴重;時代特色的“留守”學生又比較多,在家與監護人缺少溝通不能進行有效管理,容易形成行為隨便的不良習慣,影響在學校的學習。然而,在路途中又隱藏著很多不安全因素,又讓校方和學生家長提心吊膽。為了使學生減少不安全因素,盡快溶入集體生活,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又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2008年秋學期,在山丹縣教體局的指導下,我校經過布局調整,合并了汪莊、柳蔭三、四年級的部分學生和五、六年級的全部學生,又新招了新開的部分七年級學生。在此形勢下,我校建成了寄宿制學校。
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管理,學校是全權監護人,責任很大,同時關聯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方方面面,關系到學校的聲譽、生源,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經過膚淺思考,結合一些學校較好的管理方式,淺談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管理,與大家商榷。
一、細化管理,填補“真空”。以班為單位分寢室,管宿教師對寄宿學生進行詳細的登記造冊,項目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長或監護人姓名、是否留守學生、留守學生家長務工地、家長或監護人聯系電話。學生寢室內務統一要求,規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擺放。有較大意外事件時,不但與班主任聯系,還要根據登記表上的聯系方式與家長或監護人聯系,互通情況,這樣減少環節,發揮時間效益,防止事態的擴展。早晨起床后由管宿教師和值周教師一起去檢查起床情況,洗漱完后帶領學生跑操,用餐時間維持秩序,中午午休、下午放學后與學生一起活動,晚上清點學生就寢人數,對請假情況與班主任聯系核實,并清查就寢紀律。老師和學生接觸多了,更了解情況,更有利教師教育學生。有老師在學生身邊活動,不良行為必然收斂。發現學生不良行為一定要教育,不能輕視,學生的處理嚴格記錄在案,不能走過場,失去威懾力。事件采用逐級管理體制,值勤老師處理日常較小事情,嚴重一點的事件交校委會,并充分與班主任聯系溝通。值班教師、班班主任、校委會相互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二、豐富課外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學?;蚰昙壗M充分利用學?,F有場地或器材,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文體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認為校園活動豐富多彩,生活有趣,避免他們產生出校門的想法。如年級組或班與班之間可以進行籃球賽、乒乓球比賽、跳繩比賽,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這樣就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規范實施,提高后勤服務質量。創新開展后勤服務工作,盡量符合學生需求。引入社會化元素,比如,學校食堂可小炒,滿足部分經濟寬裕學生的口味;賣些小吃,變換口味風格等。讓學生感覺伙食豐富,不到校外就餐,避免發生校外食品安全事件。
寄宿制學生的管理要多調查研究,還可以跨學??鐓^域進行交流,探索出適合本校的好方法,既能創建良好學校氛圍,也能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