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學校工作,不難發現:校長們對學校硬件建設、制度建立、崗位考勤、成績考核、評優評先、校園安全等都很上心用力,但因對校園人際關系缺乏應有的關注,而影響學校工作的例子不少。為求學校更好地發展,校長不但要扮演好領導者、組織者、管理者的角色,還應努力做協調、優化校園人際關系的“大使”。
第一,校長要正確認識人際關系。
“天時、地利、人和”是成事的重要因素,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明“人和”更重要。學校工作雖各有崗位且職責明確,但畢竟不同于工廠的生產線,它既具有出勤可以不出力的特點,又具有集體合作、共同發力,能產生1+1>2效果的特點。實際工作中,一所學校的人際關系狀況往往是:領導、教師、職工之間磕磕碰碰時常存在,人際矛盾不斷,或輕或重地阻礙著知識、信息的流通、共享和“政令”、制度的執行、暢通。因此,構建和諧融洽、團結向上的人際關系,對建設一支強有力的戰斗團隊,保證學校健康、和諧、持續、有品質發展至關重要。正如卡耐基所說,“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校長要淡化行政權力和制度約束心理,把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視為自己的重要責任,努力使解讀、溝通、營造良好人際關系,促進整個團隊關系和諧、情感融洽,凡事都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內心訴求。
第二,校長要提升人際關系領導能力。
一是自身人格修煉能力,主要包括道德品質、專業水平、公平行為、服務精神、廉潔意識等人格力;二是學校發展愿景提煉和執行能力,包括長遠愿景提煉、長遠愿景分解為階段性愿景以及執行實施能力;三是人際關系信息獲取能力,包括拓寬信息溝通渠道,獲取信息的質量和速度等;四是人際關系預測能力,能根據教職工實際情況和工作、活動任務,預測人際關系的發展趨向;五是人際矛盾化解能力,包括化解個人與組織、個人與個人、組織內部之間,以及學校與外部矛盾能力;六是團隊精神協調力,用團隊精神去協調教師的行為,培養教師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及行為習慣。
第三,校長要善于協調人際關系。
要協調人際關系,先要了解人際關系,這樣才能有效疏導、協調和改善人際關系。校長了解人際關系,一要有平等思想與親和心,能深入到教師中,真誠地與教師交朋友,關愛教師、尊重教師、服務教師、信任教師,聽得到教師的聲音,哪怕是牢騷、責問的聲音。二要有坦蕩、寬容的胸懷,承認差異,能容人短、容人過,聽得進不同意見,能與曾傷害過自己的人一道工作。三要做有心人,善于從教師不經意的言談中聽出弦外之音,從教師不經意的行為舉止中看出不正常之處,從而洞察人際關系。
校長要想協調好校園人際關系:一是對待教職工要不分親疏遠近、強勢弱勢,更不搞互相牽制、為己所用;二是要講究協調藝術,堅持公平公正,既倡導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堅持不失原則、不做和事佬,褒所該褒、貶所應貶,更要能夠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以心換心,讓關愛、信任、寬容貫穿始終。三是要善于用學校愿景、大局利益、社會評價等打動人、引領人、改變人。四要主動作為,盡可能地把教職工之間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第四,校長要善于營造人際關系。
一是用輿論、氣氛營造。氣氛是校園人際關系的縮影,學校要積極營造“講政治、講正氣、講正義”,以及講大氣、講包容、講禮讓、講擔當、講尊重、講信任、講感謝的氣氛,用積極的輿論教育人、陶冶人。二是用制度、職責營造。學校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明確崗位責任,用制度和責任規范群體的行為,引導大家和睦相處、同心同德。三是用愿景、目標營造。校長要善于用學校發展愿景和目標凝聚教職工,犧牲小我、顧全大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追求做人價值。四是用身邊榜樣營造。對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好人好事,學校要敢于大力表彰,并積極倡導見賢思齊,用身邊的榜樣引領人。總之,校長只有主動作為,才能引領校園人際關系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了解、協調、營造校園人際關系,是項軟工作,更是項難工作,校長必須用情感力、人格力、公平力、持久力去做,真心、誠心、耐心、用心,才能上下和聲、同事和氣,匯聚智慧、凝聚力量,當好校園人際關系的“大使”,把學校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