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西方國家高校學生管理權力探討

時間:2014/1/23

摘要:關于學生權力的研究是一個較新的課題。作者在梳理西方發達國家高校學生管理權力歷史發展的基礎上,著重探討西方發達國家學生管理權力行使的途徑,提煉出行使學生管理權力的立法模式、參與模式、組織模式、行動模式,最后總結出對我國大學生管理權力的啟示。

關鍵詞:西方 高校 學生權力 管理

在高等教育管理學中,權力是富有魅力的一個研究課題。在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和學生權力的高校三元權力結構中,現在人們多關注學術權力、行政權力,較少對學生權力進行研究,尤其是學生管理權力的研究更為少見。學生管理權力是指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事務的權力,如通過學生組織或學校有關組織(委員會),參與學校決策,對學校的招生、教學、課程設置、教師評價、教師聘任、學生生活等事務發表意見,通過游行示威、靜坐抗議、集體暴力等對學校內部管理要素施加影響,都可以歸為學生的管理權力范疇。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學生管理權力經歷了一個興盛、斗爭、發展的曲折變化過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權力行使模式。筆者意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以求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權力有所啟示。

一、西方發達國家高校學生管理權力歷史簡述

中世紀后期大學產生了,這個時期是學生管理權力史上一個特殊的興盛時期。在由學生行會管理的“學生大學”,學校的一切權力都掌握在學生手中,學生擔任校長,教授的選聘、學費的數額、課程、學期時限等全由學生決定。“學生大學”與“教師大學”一樣,在市政當局那里爭取了許多權力,一旦學校自治受到控制或干涉,學生行會便以舉校遷移捍衛自己的權力。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特權,如免納捐稅、平時免受征召服兵役、不受普通司法機關管轄等。這是學生權力的興盛時期,“以后再也沒有被超越過。當大學遷入永久校址,由市提供經費,教授不再依賴學生支付費用時,這種權力實際上被取消。”

從17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西方大學學生管理權力進入了斗爭發展時期。高等學校的管理權力逐漸落入教會、政府、教授、校外人士的手中,學生管理權力被嚴重削弱。學校自治逐漸演變成學術自治,校外人士對非學術事務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學生的參與引起了校內外的廣泛關注,學生參與是大學自治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西方發達國家高校學生管理權力由高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50年代至70年代,各國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發展,這個時期的學生權力因六七十年代的學潮而達到了高峰。事實上,50年代學生的抗議就接連不斷地爆發,直到50年代末,在許多地方,如布達佩斯、華沙、馬德里、巴黎、哥廷根及美國的一些校園都發生嚴重的動亂,此后學生運動在全球展開,一直到越南戰爭結束后的整個70年代。學生動亂加快了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大學改革,1966年“強調大學管理中的政治理解和民主氣氛的重要性,這個問題已經為全世界學生所關注和研究”,學生從行政人員和教師手中奪取了部分權力,迫使學校分權。學生在學校的很多委員會中都占據了席位,參與了學校的決策,在學校管理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學生管理權力的發展史,可以明顯看到學生的管理權力偏小。學生除了在中世紀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在“學生大學”中擁有空前絕后的權力外,不論是在哪種高等教育權力模式中,教師和行政人員掌握了學校絕大部分權力,學生只能參與其中,在學校事務中發揮有限作用,處于被分權、授權的地位。這也是由學生的知識、經驗、角色和現代高校管理的復雜性決定的。

二、西方高校學生管理權力模式

從西方高校學生權力發展史來看,學生在不同時期都擁有一定權力。那么學生是如何行使這些權力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行使管理權力的模式。

一是立法模式。立法是學生取得合法性權力的最主要方式,許多國家在高等教育法規中對學生權力做出了規定。如法國,1968年10月10日頒布的《高等教育方向法》規定,大學各級機構都要有包括學生在內的各類人員參加。1986年10月29日的《德瓦凱高等教育法案》第4條規定,每個公共高等教育機構的行政管理委員會最60人組成,學生占15%;第5條規定,科學委員會中第三階段學生占10%;第27條規定,大學生參與所在機構的管理,他們享有信息和言論自由。美國有些州的法律要求公立高中和大學生代表擔任州教育董事會成員。匈牙利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案第53條規定,高等院校理事會成員中,學生代表最多可達到1/3;第63條規定,學生自治組織可以推選學生參加院校理事會、分校理事會及其他領導機構的工作。有法律作保障,學生可以通過發表言論、參加學校組織、游行示威等方式行使自己權力,當自己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還可訴諸法律。

二是參與模式。如在美國,學校評議會以教授為主,但學生代表在增加。英國的校務委員會(理事會)成員達數百人,也有學生代表參加。法國的校務委員會(學院稱理事會)學生代表可占到20%—25%,科學委員會的7.5%-12.5%是研究生代表,學習和生活委員會中的教學科研人員及學生代表占75%-85%,三個委員會中的學生代表還可直接參加校長選舉。德國高校中最高權力機構是大小評議會,學生可參加小評議會,決定學校重大問題。在校以下的專業范圍會議中,學生代表占20%。有的國家或學校將學生評教結果作為教師升職、獎懲、課程質量的重要依據,這樣學生不但參與了學校教學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也參與了學校人事管理,尤其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定在美國和加拿大高等院校中都有輯錄,并受到學生、教學人員和行政人員的廣泛贊同。”美國的一些州要求州立院校征求學生對教師的意見,以便使當地學校提供資金的人放心。而在私立學校,“學生是付錢的,確保他們滿意是符合大學利益的。”

三是組織模式。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大多成立各類學生組織以維護自己的權益,行使自己的管理權力,這些學生組織種類繁多,其作用和影響多種多樣,我們這里討論的是由學生為主體組成的授權參與學校管理或代表學生能對學校管理發生影響的學生組織。最早的學生組織要算中世紀大學的“同鄉會”,這種同鄉會(學生行會)就是中世紀“學生大學”的管理者。各國一般都有全國性的學生組織。學生聯合會,其在1968年五月風暴中起了領導作用。1996年,法國學生全國獨立聯盟要求教育部長弗朗索瓦·貝魯實現他改革法國大學的諾言。英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于1922年,在向高等院校爭取學生權益中表現非常活躍,1968年10月,該組織更與副校長和校長委員會達成協議,要求有更多學生參與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大學的決策。美國有大學聯誼會和大學女生聯誼會。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有類似的全國性學生組織。此外,學生會擔負了很大部分的學生事務工作。四是行動模式。即學生采取激進的行動來表達不滿,對學校管理層施加影響,進而改變學校政策。美國比較高等教育學家阿爾特巴赫稱之為“學生行動主義”。“運動可能涉及社會政治問題,也可能涉及大學內部事務”,學生運動的威力往往非常大,對學校管理者能施加較大壓力和更大影響,經常可以取得成功,所以成為非常重要的學生管理權力模式。

學生行動主義有著悠久的歷史。如美國,“在整個殖民地時期直到南北戰爭后,每隔一段時期都會發生學生造反事件。這往往是由于伙食太壞而引起的。不過對學生行為管束過嚴,包括禁止涉足校外事務,也是經常引起學生不滿的原因”。這個時期的學生運動主要是學校內部事務,“大多是由于校風和教學原則太嚴,與校外政治目標無關。”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上半葉,學生運動主要地與校外事務有關,如美國大學生20世紀30年代參與了激進的社會運動,同一時期他們參與了意大利、法國、德國的右翼政治運動。學生們積極地參與歐洲的革命運動。從二次世界大戰后,學生運動的主題既有學校內部事務的,也有不少是外部事務的。通過學生運動,學生普遍獲得了一種伯頓·克拉克所說的“搞破壞的權力”。20世紀60、70年代的學生獲得了僅次于中世紀“學生大學”的權力就是一個明證。今天的大學新生比他們的前輩有更多的行動參與。1989年的大學新生有37%在人大學前的一年參加過一次游行示威,在1971年這個比例是23%。有人預計,學生會更多地對學校課程有關的事務感興趣,會更加強調學校管理。

三、西方高校學生管理權力對我們的啟示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學生權力明顯偏小,參與學校管理的途徑、方式非常少,對學校管理的影響力弱,更不要說參與學校決策了,應適當擴大學生權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上所發表的宣言所說,國家和高等院校的決策者應重視學生的需要,把他們視為高等教育改革的參與者,參與評估和課程、教學法的改革,參與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

一是要樹立正確的管理人性觀,認識學生參與管理的意義。許多人認為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又不能承擔責任,“學生是來學習的,不是來管理大學的”。而另一方面,我們經常說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就不能僅將學生置于管理對象的地位,忽視學生管理主體的一面,低估學生的管理能力和熱情。學生是高校的主人,是學校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學校的重要主體,理應享有一定的管理權力。學生參與管理,也有利于體現管理的民主化,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學校行政管理效率,保持學校的穩定。

二是通過立法保障學生權力。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法有關學生的條款,對其義務有比較詳細的規定,但對如何保障學生的權益,對學生如何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沒有涉及,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陷。

三是積極推行管理的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的實質是權力主體的多元化和權力的分化,組織的不同層次和不同主體都能享有相應的權力。國外大學決策機構委員會組成多元化是一個趨勢,校外人員、教授、行政管理人員、學生都參與這樣一個決策委員會。目前我國高校行政權力在學校處于支配地位,教師權力較小,校外人員、學生不能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只有大力推行了管理的民主化,擴大了各主體的權力,我國高校學生權力才能得到發展。

四是發揮學生組織的管理功能。一方面是要強化現有學生組織參與學校管理的功能,校、院(系)學生會、團委會可更多地參與學校管理事務,在與學生關系密切、學生非常熟悉的事務中,學生應有更大的發言權。二是可成立一些專門的學生組織,如有關食堂、住宿等的生活組織,有關課程、專業等的學生咨詢組織,有關教師評估的學生評估組織等,這些組織參與到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和管理活動中去,以表決、咨詢、參謀、建議等形式發揮學生權力。

參考文獻

[1][美]伯頓·R·克拉克著;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2]陳孝彬主編.外國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澳]W.F.康內爾著;張法琨,方能達,李樂天等譯.二十世紀世界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TORSTEN HUSEN T.NEVILLE POSTLETHWAITE丁廷森主編.國際教育百科全書8S.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530

[5]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1992—04—03

[6]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比較教育研究室編譯.教育管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一区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