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的重任。所以,科學地管理學生,使他們在奮斗、競爭、和諧、參與、創造中健康成長,是每一個學校管理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學生的目標意識、競爭意識、和諧意識、服從意識和創造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可以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一、目標意識。
每學年初,學校德育處(政教處)和各班要制定適合本校特點的奮斗目標,平時督促檢查,學年末評比獎勵,并逐年強化高目標意識。比如可以開展“宿舍文化建設”,制定“整齊、干凈、和諧”的目標;開展“有特色的班務活動”,提出“人人有活動,班班有特色”的目標。
二、競爭意識。
培養競爭意識,實質上就是培養趕超精神。因此,在學生管理中,我們一定要樹立競爭意識,引進競爭機制。
學校德育處(政教處)對各班日常活動、團委(團總支)對各支部活動、各班班委對每個學生的操行均實行量化考核,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考核結合起來,每天檢查記載,每周統計公布,獎勤罰懶,鼓勵進取,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中的爭先創優活動。
三、和諧意識。
和諧意識實際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是形成凝聚力的精神,體現在學生管理中,就是處理好管理者與學生組織、學生干部與學生間的關系。
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管理轉化為主動參與管理,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服從意識。
服從意識的培養,就是要擺正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同時也要體現出管理者對管理對象的服務精神。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這一中心。
五、創造意識。
改革就是創新,創造意識就是奮斗精神。因此,在學生管理中,在培養學生創造意識方面必須進行一些探索。
例如,為了發揮班主任和學生的特長,可以組織“有特色的班務活動”、“我為校園添光彩”、“為父親過節”……這些創造性活動的開展,可以達到鍛煉隊伍、提高素質的目的,使學生在管理工作中呈現出勃勃生機,促進了培養目標的實現。
已有不少實踐證明,在學生管理中增強目標意識、競爭意識、和諧意識、服從意識和創造意識的培養,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探索、改進,力爭取得更大的收獲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