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盡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世紀的人才,不僅是教育事業自己發展的要求,更是國家興旺、民族振興對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培養具有積極進取精神和主體人格的新型人才。班集體的建設是實現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而班集體是集教育教學和組織管理為一體的完整體系。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可能形成良好學風、班風,進而形成整個學校的良好風氣和辦學特色,使整個學校充滿朝氣,每個成員都以校為榮。
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師、家庭、社會等各種教育因素的協調者。班主任的工作性質,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管理。“管”和“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兩個緊密聯系著的方面,“教”是目的,“管”是手段,班主任通過大量的、日常的管理工作誘導和教育學生,寓“教”于“管”之中。然而這種管教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過分強調管教的功能,忽視被管教者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只能事倍功半,會感到很累。有人疏于班級管理,行政管理的成分多,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成分少,很少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這其實是以班主任為中心,把學生放在從屬地位,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我認為這是由于沒有真正了解學生,沒有找到恰當的工作方法。在班級管理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何為主體性?主體性就是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人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行動的動機是自覺的,行動的過程是自主的,行動的結果是獨創的。主體意識強是當代中學生的明顯特征,他們的獨立人格要求被社會尊重;其次是學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期提前,思考問題傾向于成人化,社會化;三是處于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中,他們接受的信息量大,交往范圍廣、迫切要求交際,但分辯是非的能力不強,可塑性較大,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發現每個學生的個性,分析學生每一個階段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
一個優秀班集體的每個成員,必然把自己看成是集體的主人翁,都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制力。自覺性就是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目的和意義、主動地支配自己行動的思維方式并使之符合正確的社會意義的能力;自制力是善于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班集體建設要注重這兩種優良意志品質的培養,這要求我們在管理中做到目標管理和發揮自主性的自我管理能夠有機地統一。班集體的目標是集體提出的一定時期期望達到的理想狀態,并組織全體成員共同使之實現的一種管理。這些目標包括班風建設長期目標,班級形象設計階段性學期目標,和以常規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短期目標。這些目標的制定都是在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共同商量,確保學生主體性發揮的前提下制定的。
在目標管理的同時,大力提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自我管理。這是因為:
(1)人并非天生厭惡工作,他對工作的好惡取決全他所處的環境,既可把工作視為一種滿足,也可把工作視為一種痛苦。
(2)強制和處罰的威脅不是使人完成組織的目標的唯一手段。
(3)怕負責任,缺乏抱負以及強調安全感,不是人的本性。
(4)大多數人在解決組織的困難時都能發揮出高度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一般人所具有的潛力僅能得到部分的發揮,在組織上要實行分散和授權。
如何實施自我管理?首先是精心選拔和培養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級和學生聯系的橋梁,是學生的精英,是教師的助手,是自體性表現最明顯一部分。以那些責任心強,辦事公正,品學兼優,智商、情商均高,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易與他人溝通的學生為最佳人選。其次要發現各類特色學生,揚長避短。大膽重用他們,最大限度地施展他們的才華。第三,發揚民主作風,班干部和一些活動主持人均由民主選舉產生,使學生的干部群眾關系形成動態平衡,人人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在管理上實行目標管理,集體的發展目標由師生共同商討,分工負責,這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是分離對立而是統一。師生以誠相待,共同決策,讓學生覺得班級的事也有他們的一部分。通過分級管理,班干部承擔一些日常事務的管理工作,有權獨立處理相關事務。班主任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過自我管理,加強了班干部隊伍的建設,培養了學生組織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制力。
班級管理中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充分發揮出自主的創造性,從而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積極投入到學習、勞動、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