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而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認識自己通常都依據他人的反饋而實現的,就像人們通過照“鏡子”來觀察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自我認識是成功之路的起跑線;
自我認識是成功人生的根據地;
自我認識是智慧人生的發動機。
自我意識是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個體對自我的認識,或者說是對自我及周圍人的關系的認識。
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需要教師和父母的反饋作用。
歷史上很長的時期,人們習慣于把教育看做就是“他人教育與傳媒影響”。以為教育就是經??吹玫降拈L輩對晚輩的行為訓導;師傅對徒弟的技藝傳授;朋友之間的經驗的傳遞……。人為地將教育的概念縮小在“他人教育與傳媒影響”范圍內。而實際存在著的自我教育之所以被忽視,正是因為在過去,大多數人的主體地位不被承認,人們的自我意識十分微弱,人們的自我教育也沒有達到自覺的程度。因此,無法給予自我教育在教育中應該得到的地位。而現在,在每個人都受到應有尊重的時代。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實際是由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與傳媒影響”組成,真正的教育是通過自我教育而實現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發生相應的變化,自我教育將逐漸成為教育的重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學生都得到主動發展,全面發展,而如果沒有學生的自我教育,這些目的肯定是不能真正達到的。
自古以來,人們對于“什么因素影響成才”,一直在進行探索,并有著長期的爭論,有的強調遺傳,有的強調環境和教育,近期的科學研究的發展則進一步認識到自我教育對成才具有特殊重大的作用。總起來說,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這四種因素。
1.遺傳因素
不可否認,先天的生理、心理基礎,是入成才的前提。如果孩子有悅耳的嗓音,就為成為歌唱家提供了可能性;如果孩子有驚人的記憶力,為牢固地儲存大量信息提供了可能性。任何人的成才不能否認有遺傳因素的存在,但它只是成才的一個前提.另外,每一個人遺傳的智能結構并不一樣,有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道德智能等九種類型。家長和老師應該立足于孩子不同的智能結構,引導他揚長避短或者揚長補短,有特點地發展自己,獲得幸福的一生.
2.環境因素
環境是一種相對的不可控的因素。歷史環境是人無法選擇的。在奴隸社會環境中,要想普遍培養出自主性很強的人來是不可能的。大的社會環境通過社會意識,社會心理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成長,個人也是無法選擇的。孟母之所以要三遷,就是看到了環境因素的重要性。雖然大的環境我們往往無法改變,但是,對于不成熟的孩子,幫助和引導他們學會主動地選擇優質的微觀環境,仍然是必要的。
3.他人教育因素
他人教育是一種相對的可控因素,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人類自身發展的積極干預,是人類自身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對人才的成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應該理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強調的: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從而處理好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關系。
4.自我教育因素
這一因素對人成才的重大作用,過去一直被人們忽視。自我教育是指人通過認識自己、要求自己、調控自己和評價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當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遺傳基礎上,在環境和他人教育的條件下生成和發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積極地反過來發揮作用,極大地影響著個人的成長,而且隨著人的成長,它的作用在四個因素中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最終,它在人的成才各種因素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仡櫲祟悮v史,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無不是具有高度發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自我教育因素與他人教育因素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內化才能真正實現,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而所謂“內化”,實際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個學生只有當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變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諸實踐的時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實現。相反,沒有自我教育的所謂教育,就會變成一種野蠻的灌輸,甚至是一種精神的摧殘,實際是一種反教育。
當然,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只不過這種教育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的一種引導,而且目的是激發孩子的自我教育。
為什么當代自我教育將逐漸成為教育的重心?
更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的目的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教育的目的為的是培養一個奴隸,一個聽話的“工具”,那么,自我教育當然不僅不會成為重心,而且甚至可以完全取消。
在當今風云變幻、日新月異的時代里,社會呼喚人們進一步解放自己,使更多的人能主宰自己,能根據社會的需要塑造自己,發展自己,改造自己,能抓住一切有利的機遇,挖掘自己最大的潛力,發揮創新精神,為社會的進步做最大的貢獻。
而要做到達一切,最基本的辦法就是弘揚人的主體性,培養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有了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就能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就善于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對自己的素質提出新的要求;就能在正確的觀念的統帥下,以自己的堅強意志實現既定的目標;善于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修正自己的計劃,調整自己的行動,以保證最后的成功;善于根據正確的價值觀評價自己的所做所為,在更探的層次上認識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
實際上,當今的家長也看到社會的急速發展,因此也十分重視孩子需要有什么品質,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生存、發展和獲得幸福。不少家長也在認同和開始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但是,由于我們的社會是從一個舊的社會脫胎而來的,那些不利于主體性發展的因素,會時時處處干擾著我們。因此,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將是在一種復雜的環境中艱難地進行,這是每一位家長和老師必須要有的心理準備。
有一男一女兩個中學生認識了一位生物學家。生物學家告訴他們,中國有一種叫白頭葉猴的瀕危動物,僅在我國廣西有200只?,F在人們要去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以保護這些野生動物,結果這兩個孩子就有了一個夢想。他們從2003年開始,利用寒暑假去跟蹤調查白頭葉猴。
調查的環境非常艱苦,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獸和蟲子的天堂。每天睡覺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看里頭有沒有蛇,早晨起來先抖落抖落腳上的鞋看看有沒有蝎子。這種猴是很難看到的,有一些老獵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所以他們的追蹤很辛苦。有一天,他們太累了,那個叫董月的女孩兒,一屁股坐在地上,她突然覺得腿刷刷地有東西在爬,原來她坐在了螞蟻窩上……這種事他們遇到了許許多多,但是他們只有一個夢想,一定要研究出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性,一定要保護我們國家僅有的這200只白頭葉猴。三年的寒暑假,他們都是在大森林里度過的。
最近,這兩個孩子的論文在美國紐約的世界少年科學家大會上獲得了一等獎。今年,男孩兒進了清華大學,女孩兒進了北京大學。
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小贏靠智,大贏靠德,一個人有一種生命的欲望,再加上一種持續生命的動力,那這個人將來是不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