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的都城,素有中國第一帝都的美譽。咸陽市實驗中學,就孕育于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咸陽市實驗中學誕生于1989年,24年的風雨兼程,實驗人憑借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實現了由“1989年的普通中學——1995年的市級重點中學——2001年的省級標準化高中——2010年的省級示范高中”的三大飛躍,成為在陜西省具有一定影響力、在咸陽市具有良好群眾口碑的龍頭學校。近三年來,學校尤以“鏈式高效課堂”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新課改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選擇課改的“三大考量”
走進位于咸陽市中華路的咸陽市實驗中學,“創辦適合每位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作為一所發展平穩的區域名校,咸陽市實驗中學為何要選擇課堂改革?校長解好學道出了實驗人的考量:
“首先,這是新課改的必然產物。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學改革的永恒主題。盡管新課改已實施多年,但我校的教學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教師方面,‘一支粉筆、一本書、一本教案、一張嘴,一講到底的滿堂灌’;學生方面,上課不帶課本和學習用具,甚至玩手機或睡覺,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一切都告訴我們:課改已經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同時,學校的定位也催生新的高效課堂模式。作為咸陽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屬中學、陜西省高中示范學校,學校承載著全市乃至全省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鋒引領作用。學校得天獨厚的品牌效應和地理位置為課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將愧對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全市人民的重托。”
“此外,我們有全國各地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借鑒。如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昌樂二中的‘271’課堂教學模式等,均為課改樹立了榜樣。理想中的課堂,是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將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內化為日常教學行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學習權還給學生,把時間權還給學生,把探究權還給學生,把發展權還給學生,‘我的課堂我做主’,全面致力于學生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的習得與發展。”
推進課改的“五大措施”
清晰的理念,引領咸陽市實驗中學開啟了“鏈式高效課堂”改革的序幕。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學校在改革伊始也遭遇了多重阻力。有些教師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認為傳統教學模式沿襲了一千多年,有什么錯?改什么改?有些課堂改革的步子邁不開,新教材老教法,時改時停,被動應付。針對問題,學校召集專題會議,一致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課改,并推出了多管齊下的措施:
第一,加強理論培訓,統一思想認識。2010年12月,學校邀請陜西省教科所新課程改革研究專家、省中教室主任楊雪鋒教授,為全校教師做了關于新課改的專題報告,使廣大教師樹立了“問題即課題,教育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思想;2011年4月,學校邀請全國著名新課改專家彭興順老師,做了《教師觀念更新與教師角色重塑》的專題報告。學校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也深入課堂,督促檢查,潛心研究,讓全體師生的思想逐步向著改革的方向靠近。
第二,培養骨干,示范引領。在學習的基礎上,學校首先要求老師領會“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每一個環節內涵,把握模式的操作要領。其次,選擇創新意識強,對模式操作熟練的教師,在教研組內進行公開展示,學校科研處、教務處就地組織聽課人員進行評議,查找不足,提出改進措施,要求所有人員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創新應用。
第三,由點到面,全員參與。在初步試驗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廣泛推廣,大面積組織公開課、示范課、賽教等方式,全力推進“鏈式高效課堂”改革。在推廣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討、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堂教學評估標準,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教師不斷鞏固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第四,以“同課異構”、導學案深化改革。為了更好地落實鏈式課堂,編好導學案,學校要求新教學模式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規范。學校組織部分教學骨干執筆草擬導學案,然后組織教師討論修改后形成學科“共案”,并將共案提前印發給各備課組全體教師,每個任課老師要依據共案,結合自己任課班級的生情寫出“個案”,個案要有較強的針對性,特別是在知識級別和反饋訓練試題上要有區別,力爭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和提高。
第五,變班級聽課制為學習小組管理制。為了使學生便于合作學習和自主管理,學校把班級聽課制變為學習小組管理制。學習小組以6人為一組,好中差捆綁搭配,實行組長負責制。教育教學活動、課堂內外檢測、課內外作業的檢查、學習預習任務的布置與落實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習小組的建設為“鏈式高效課堂”的順利實施增添了動力。
什么是“鏈式高效課堂”
2011年,寄托著實驗人夢想的“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終于大面積地走進了咸陽市實驗中學。何謂“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鏈式”的含義是:知識的生成規律是新舊相鏈,課堂與課堂、課內與課外相鏈,課堂教學的管理與評價環環相鏈,學生學習掌握知識能力像化學的“鏈式”反應一樣“聚合”、“裂變”,既抽象、概括,又遷移、發散。該模式的內涵是:定位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體,又是創新與發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外延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依據“程序教學理論”,融“發現法、問題法、探究法”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變教案為導學案和學案。課堂教學過程要積極落實“三條線”,即要體現“先學后教、訓練為本、導學導練、多維互動——導學線”,彰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反饋提高——能力培養線”,強化“問題引導、交流展示、評價激勵,當堂達標——成功線”。
那么,“鏈式高效課堂”究竟如何呈現呢?在咸陽市實驗中學,每節課分為兩部分:
前35分鐘進行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在完成上節課布置的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全面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具體要求學生課前完成學案導學內容,帶著問題進課堂。在學生自學探究的基礎上展開課堂:組織學生開展多形式的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和展示活動;老師要適時通過點撥、啟發、質疑、補充等形式,作重難點突破。在此過程中,通過重建新型的師生導學關系,優化互動方式,不斷產生思維“共振”,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后5分鐘要求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進行下一節課的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下課。具體要求師生樹立“問題意識”,圍繞“問題”開展導學:教師在了解學生、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科學嚴謹,呈現形式要多元化。組織學生開展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若將“35+5”進一步細化,“鏈式高效課堂”可分為六大環節,每節課之間形成一種鏈式連接關系,環環相扣,節節相連:
1. 預習檢查:檢查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先入為主”,實現先學后教,為課堂探究學習留下充足的時間。
2. 自主學習:對一般性的概念、性質和定理及直接的應用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消化。
3. 合作學習:對學生不能自主掌握的重要概念、性質和定理,不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4. 探究延伸:對技能方法要求高、綜合性大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探究的途徑可為解題方法探究、問題變式探究、發散類比探究等,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5. 反饋訓練:對課堂教學效果及時檢測,測驗題目難易程度要適當,點撥要及時,評價要準確。
6. 預習問題:對下節課的學習內容編擬成恰當的問題,要求學生當堂在問題的引導下預習,避免課后預習流于形式,督促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備下節課堂檢查。
傳統教案“以師為本”,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鏈式課堂下,導學案讓學生知道教師的授課目標意圖,讓學生學習有備而來,給學生以知情權和參與權。導學過程要求做到“三化”:過程探究化,探究多樣化;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難度級別化,級別定位化。問題難度分為四級:A識記級—課前自學;B理解級—能新舊知識聯系融會貫通;C應用級—能解決例題和習題;D拓展級—知識、經驗、競賽相聯系。
而評價過程則做到題題評價、節節評價、周周評價、月月評價。題題評價,即課上每題老師給分,由學科班長記分;節節評價,即每節課的記分結果當堂公布,教師做小節評論;周周評價,即每周各班的學習委員對各小組課堂得分予以匯總,交班主任進行總結,按分數高低給予相應獎懲;月月評價,即教務處的月考成績按各班的學習小組出成績,對各小組月考成績按排名順序計入小組積分中,年級部在月評比時,對表現好的學習小組,給予適當獎勵。
課堂的變革與超越
三年間,“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猶如一陣沁人心脾的春風,給古都名校的課堂帶來了一股變革與超越的現代氣息。
一是實現了課堂角色的根本轉變。教師從演員、授課者、講單口相聲者變成了導演、策劃者、講群口相聲者。學生從觀眾、接受者、聽課者變成了演員、探究者、參與者。學校對教師的“導”做了“三堅決”規定——能用探究式學習的新知識,堅決要用探究式;學生自己能看懂、學會的知識,教師堅決不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能代替。
二是強化問題為本,訓練為線。“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鏈式高效課堂”強調“教師要創設問題,學生要發現問題”。教師有了問題意識,就會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學生有了問題意識,就會不斷創新思維,使自己處于一種積極的求知狀態。問題提升師生的創新性思維,訓練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校要求問題設置要以注重設計能力培養問題為重點,純知識性題目不設計,不需要合作討論的知識不設計,在教材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識不設計,探究問題要有層次感、主體感、新穎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三是評價激勵、交互展示、共享成功。鏈式高效課堂最大的亮點是把評價時期、評價方式和展示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問題中,抓住了現階段學生喜歡受到鼓勵和贊揚的心理特征,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積極思維、積極展示,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
四是編寫學生用學案,實現課內外有機結合。為了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學校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新教材的內容,逐步編寫了學生用學案,根據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六大環節,編擬對應問題,引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先學后教,當堂達標。
而今,“鏈式高效課堂”已經在咸陽實驗中學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理論系統和操作模式。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奴隸,而是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學生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的熱情大為高漲。“長此以往,學生發展的潛力將得到挖掘,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將得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將得到提升。”解好學滿懷信心地說。
目前,學校教師共編寫導學案共案電子稿九個科目32冊,1100多份,編寫學生用學案32冊,900多份,并正在陸續印刷出版;教師發表在省市級以上刊物與鏈式高效課堂教學相關的論文、教學設計等共20多篇;三個年級在歷次全市教學質量檢測中,平均分都位列全市第一!
今日的咸陽市實驗中學憑借“鏈式高效課堂”為陜西課改樹立了一個典范。改革無止境,未來的實驗人將繼續堅持“創辦適合每位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鏈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更加科學與完美的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