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你準備好了嗎?

時間:2014/1/10

日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發布,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部分,明確提出:“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將此作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決定》公布以來,關于此舉討論并未形成熱點。其中重要原因在于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作為《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內容,已經在很多地方進行了實踐。
    據統計,截至2013年8月底,已有22個省(區、市)地方政府出臺了關于教師流動的相關政策,并從定期流動、支教、對口支援、教育聯盟、走教、送教下鄉、優質教師資源輻射等七個方面對推進教師校長交流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不過,11月19日,教育部公布的一則消息,則有可能在廣大師生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本報記者從當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教育部會同相關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和出臺《關于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的若干意見》及配套工作措施,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率先實現縣域內教師校長資源均衡配置。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到底對教師、教育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如果要在全國推廣開來,可能面臨什么樣的阻力?

    政策:3至5年內實現縣域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化
    為實現上述目標,教育部將在五個方面加大推進小組教師交流輪崗的改革力度:

    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長教師交流制度的目標。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率先實現縣域內教師校長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促進教育公平和擇校問題的解決,整體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二是擴大校長教師交流的范圍。根據各地實踐經驗,明確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或任教達到規定年限的校長或教師,原則上均應交流。重點推進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鄉鎮中心小學與村小學、教學點之間的校長教師交流。重點推進骨干教師和優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創新校長教師交流的方式方法。實行輪崗交流制度與共享優質校長教師資源相結合。鼓勵采取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團、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辦學模式和手段,擴大智力交流的覆蓋范圍。
    四是強化校長教師交流的激勵保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在編制核定、崗位設置、職務(職稱)晉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鼓勵校長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縣管校用”的義務教育教師管理制度。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管理教師人事關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為校長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成效:校長教師輪崗盤活了薄弱校促進教師發展
    實現中小學校長教師“區域輪崗”,弱化教師的校籍,目的是讓不同學校間的教師流動起來,打破名校對教師資源的壟斷,讓更多的學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資源。除此之外,“教師輪崗”也是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積極實行教師校長交流制度,推進縣域教育的均衡發展”要求的踐行。
    應當說,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校長教師輪崗制度的實施,不僅實現了促進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標,有力地推動了薄弱學校的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師、校長的成長。畢竟,交流輪崗在一定程度上讓校長、教師消除了職業倦怠,重新找到了職業成就感,找到職業專業成長的舞臺。
    好處一:促進教育均衡、改善薄弱校
    下面,我們來看看浙江省嘉善縣的做法,這個從2010年就開始試點教師、校長輪崗交流的區縣,通過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有效地盤活了優質教育資源,不僅讓薄弱校變了樣,也讓很多老師有了很好的發展。
    嘉善縣實驗中學,原名魏塘中學,地處城鄉交界,之前在縣城3所中學里排名倒數第一。“周邊鄉鎮、社區的好學生都去了其他學校,最多時一屆就有四五十個學生轉走,占招生總數的10%左右。”該校校長周建平說,“其實學校硬件設施早已完善,就因為師資薄弱,吸引不了學生。”
    2011年,教師流動在嘉善縣范圍內正式啟動。3年來,嘉善縣主動報名參加流動的教師達903人,實際流動560人,占適流教師的33.1%,其中城鄉互動320人。目前,嘉善縣教師流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有效促進了城鄉骨干教師合理分布,有效推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現如今,校長周建平敢于拍著胸脯說,“我們能跟一中、四中平起平坐了。”原來,作為2010年教師流動的試點學校,實驗中學兩年內共流入教師20位,占教師總人數的18%,其中3位是縣級以上名師或學科帶頭人。周建平說,“名師流動到我們學校,學生也跟隨名師回來了。我們學校是教師流動第一所受益校,也是改變最大的學校。”
    好處二:讓教師克服倦怠感,找到更適合的舞臺
    2006年參加工作的沈芳,原是縣城嘉善一中一名青年教師,兩年前根據組織安排,她流動到了嘉善縣最西邊的陶莊中學任教3年,每天往返都要花去近兩個小時。當她的婆婆聽說沈芳要到農村學校任教時,不無擔憂地問:“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錯誤?”
    兩年來,沈芳在陶莊中學經歷了從最初的重點考核對象,到后來的重點推薦對象,再到現在的重點展示對象,實現了“讓自己在聚光燈下起舞”的夢想。面對記者,沈芳感慨地說:“流動為我的事業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使我在不斷的歷練中得到了成長,感謝流動給了我這樣的機會。”
    分析:推動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可能遭遇的四重阻力
    不過,教師校長流動是件好事,也是件難事。要想做好教師、校長的交流輪崗工作,還面臨著重重困難和阻力。小編在這里綜合了本報以及其他媒體的報道,發現推動教師、校長的交流輪崗,困難還真不少。
    阻力一:優質學校的家長反對
    新學期開學前夕,南京某知名小學遭遇了一場風波。某班級四十幾位家長8月31日集體來到學校與校方交涉:孩子所在的班級,數學、英語兩門科目的老師都是新輪崗老師。家長感到不理解,學校6個年級40多個班級,為什么惟獨這一班“被輪崗”兩門主科老師?家長們不解的是:學校教師輪崗的依據和比例是什么?在校內分配輪崗老師的依據和程序是什么?一些學生家長表示,不是反對教師輪崗制度,而是對實施過程中的不公開不透明有不解有抵觸。校方和家長兩次對話商談后,這場不大不小的風波暫時平息了,目前達成的共識是:“先不要對輪崗來的教師抱有成見,觀察觀察,看看實際情況如何再說。”
    有個媒體的記者對家長群體進行了調查,發現一些城市小學的學生家長, 10位家長中竟然有6位持“不贊成流動”的態度。因為教師輪崗制度有可能將優質的師資輪崗,學生原先所享受的優質教育可能面臨威脅。當下正在享受優質教育的學生家長很多屬于社會強勢群體,他們擁有各種資源來反對、阻擾教師輪崗制度,而一般的老百姓很可能無計可施。
    阻力二:優質學校的校長有擔心
    南京一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坦言“真有不少顧慮”:派不好的去,會砸了學校的牌子;派好的去,自己學校發展怎么辦?她既不希望把好老師交流出去,也不希望接收別的地方輪崗過來的差老師。小編曾經到多地采訪優質學校的校長,均對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心存顧慮。
    就優質學校的校長來說,如果要實施教師輪崗制度,將哪些教師進行輪崗,是他首先必需考慮的問題。因此,基于對學校利益的保護,優質學校的校長可能將本校較差的一些教師冒充優秀師資輪崗到別的學校。在這種策略的驅動下,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教育公平的初衷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有調查表明:“一些優質學校的校長沒有將真正的骨干教師交流出去,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挑大梁’的班主任或者學科教師留下,而將教學水平一般或者富余的學科教師交流出去。”
    阻力三:教師自己會有多重顧慮
    第一重顧慮就是:有些教師不愿意參加交流輪崗,因為名校有潛在的社會價值,一是自己的孩子作為教職工子女,可以讀自己所在的學校,二是名校的社會認可度高,不少家長社會地位也高。
    第二重顧慮可能是:一個教師不知道他的下一站將在哪里,就沒有歸屬感,就成了一個過客。那些想成就事業的教師可能會另想出路,因為輪崗制使得他可能面臨著多次搬家、面臨著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面臨著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被迫適應另一個自己并不情愿的新環境的問題和種種困難。
    第三重顧慮可能是:還有些教師顧慮自己年紀大了,到了新環境中能不能適應,特別是有些優秀教師,怕到了薄弱學校,競爭不過年輕教師。諸如此類的擔憂,也成為阻礙老師進行交流輪崗的阻力。
    阻力四:操作層面尚有多種困難
    云南省政協委員、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課程與教學系主任孫亞玲教授表示,中小學教師輪崗制實行一定要謹慎。特別是要克服一些操作層面的問題。第一,輪換誰?理論上來說,只有那些重點校或者名校的優秀教師輪換到一般校或者薄弱校去才能體現出這項制度的優越性,因為薄弱校缺乏的正是優秀教師。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所有教師都6年輪換一次,那就沒有意義。而且,這樣將會對教師隊伍的穩定和整體水平提高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校長們將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教師的培養上。因為校長也要輪換,而且輪換周期更短。既然都要輪換,他們為什么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培養教師,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為誰培養教師。
    第二,誰來決定輪崗的人選?學校的校長每年都要傷透腦筋決定選哪些教師輪崗。這個過程很可能就成為個別人“以權謀私”的機會。盡管上級主管部門可能會有一些“細則”來約束校長們的行為,但這必然給校長的工作帶來麻煩,造成校長與教師之間的矛盾,使得校長每年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解決這些矛盾。
    第三,教師的個人權益如何受到保護?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一支健康、穩定、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如果教師的個人權益得不到保護,教師不能決定自己的去留,那么,教師的勞動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就會下降。
    政策已經出臺了,對于各地教育部門、學校而言,當前的問題不是校長教師該不該輪崗交流的問題,而是怎么樣去輪崗交流的問題。
 
   教師輪崗了,到新學校不適應咋辦?
    既然國家已經出臺了政策,校長教師大范圍的交流輪崗已經成為改革的大勢所趨,那么校長、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該怎么樣去克服這些問題,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教學環境,在輪崗的崗位上重新找到教書育人的成就感、榮譽感呢?
    小編咨詢了有關專家,他們認為教師在交流輪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師生適應、學校文化適應、積極性受到打擊等問題,值得廣大教師關注。
    好教師遇到差學生,師生之間如何更好地適應
    師生之間的相互適應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果在學生就學期間頻繁調換教師,會對學生成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教師適應學生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同學校的教師已經摸索出一套對于本校學生有效的方法,換到其他學校這些方法可能就難以奏效了,因為學風變化了,學生變化了,教學團隊變化,指導思想變化了。因此,一個重點學校的優秀教師到一個薄弱學校去教學,可能變成一個蹩腳的教師。
    山東濟南對高中階段學校進行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從山東省實驗中學交換到濟南七中的特級教師邵麗云有著30年的教齡,可謂榮譽等身:2002年被評為特級教師;2004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齊魯名師”、濟南市高中數學教研室中心組成員。
    可這樣一位名師,剛到七中卻百般不適,險些遭遇“滑鐵盧”。第一次期中考試,任課班的成績反倒不如七中其他教師的成績。“學生習慣、基礎差異特別大。在實驗中學,學生趴在桌子上,是因為太淺了、不愿意聽。在七中,學生趴在桌子上,是因為聽不懂。”邵麗云說,“再按照原來那套做法,肯定行不通,要放下身段,了解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興趣。”
    從“不會教”到現在應對自如,邵麗云坦言,兩年的交換經歷收獲頗豐。七中的學生也表示,邵老師的講課技巧高超,教函數時,能把難以理解的問題變成口訣,方便學生記憶,列舉鮮活的生活事例解釋數學問題,通俗易懂。
    不同學校特色文化不一樣,如何更快地融入新學校
    學校特色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歷史中沉淀形成的,教師輪崗制度必然對學校特色產生消極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學校的聲譽因為優秀師資的輪崗而受到影響;二是學校的學科特色因為相關學科教師的輪崗而受到影響;三是學校校風因為教師的輪崗而可能發生改變。這些無形資產的流失其實就是優質教育的流失。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由于教師輪崗制度而導致的平均主義,雖有利于均等,但同時又造成了整個教育制度的劃一和僵化。而,對于教師而言,到了一所新學校,就面臨著一種全新的文化氛圍,比如有些學校教師之間走的比較近,年輕教師經常在一起交流研討,而在另一所學校,學校的老師可能都比較獨立,都是獨自展開研究。如此而言的話,如何更好地適應呢?
    在北京市東城區的教師校長交流過程中,來自171中學的教學副校長陳宇,去年9月到177中學參與交流。如何在短期內融入這所普通學校,全面了解學校的教學特點,既能把171中學好的經驗“帶出去”,又能把177中學的好的經驗“引進來”?陳寧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聽課。
    僅一個月的時間,她就聽了177中學教師35節課。在學校青年教師評優課上,她不僅聽完了全部22節課,而且每節課都進行分析點評。她發現,177中在培養年輕教師方面很有一套,每名青年教師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年接高一的一名歷史老師上一堂評優課。課堂的內容都與宗教相關,學生一般很難融入進去,但這名老師選擇許多與圣經有關的油畫作為切入口,配合宗教故事恰到好處。陳宇認為,每名教師身上都有閃光點,尤其是青年教師的一些教學思想很新穎,值得骨干教師們借鑒,而他們欠缺的只是經驗和技巧。
    對于全職跨校交流,陳宇給出兩點建議。首先,應該多一些“預熱”的時間,考慮清楚自己在交流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所充當的角色,以便工作有的放矢。其次,是對全職交流的定義。“比如我在后半段的交流過程中因為171高三的生物老師生病,因此我不得不挑起代課任務。類似的情況相信其他參與交流的干部可能也會遇到。”陳宇建議,應該給“全職”一個保障,避免今后參與交流的教師和干部分心。
    到了差學校,工作積極性受挫,如何及時調整心態調節生活
    因為輪崗制度的實施,許多教師可能遠離家庭,因無法照顧子女及老人而分心,使得教學效果變差;因為輪崗制度的實施,許多教師可能采取冷漠的態度:反正不會在一個學校呆太久,從而減少了對于學校的忠誠;因為輪崗制度的實施,一些教師可能被強迫輪崗,從而產生抵觸情緒,消極怠工;因為輪崗制度的實施,一些教師可能通過各種方式,尋求權力的支持,使自己能夠輪崗到對自己有利的學校……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使教師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有調查表明:“從我校的教師輪崗情況來看,教師輪崗制度的執行并不是很樂觀,而且教師的負面情緒很嚴重。許多輪崗的教師都認為自己沒有被重視、沒有被尊重,很難理解為什么自己會被輪崗。很多教師都這樣理解‘我被輪崗到差的學校,肯定是因為我在教學上的成績不好或者是我肯定是在某些地方不小心得罪了校長,所以才被輪崗出去,我輪崗之后應該是沒有什么好的發展了,這樣還不如不當教師了。’還有一些女教師,非常不愿意輪崗到不如本校的學校去,跟校長之間也沒法溝通,于是只能忍氣吞聲,特別委屈地去輪崗,而且她們當中有好多都是哭著收拾好東西,離開學校的。”
    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既然輪崗不可避免,則不如既來之,則安之。要以良好的心態應對、適應新環境。當然,遇到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困難,需要學校、校領導給予協調解決的,應當以正當理由提出來,比如說工資待遇上的顯著差別,距離家里更遠、無法很好照顧孩子老人的實際困難,應當通過與學校協商的方式積極進行解決。同時,對于教師而言,要把交流輪崗制作為一項義務,教師的流動是在聘任你的時候,已經規定的一種義務,而且他也是一種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而且,廣大教師更應該認識到,從人才成長的規律來說,教師的流動增益其所不能,對自己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天堂中文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