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沈陽二十中高中課程改革的破冰之旅

時間:2014/1/10

  沈陽二十中名聲聲在外,我早有耳聞,二十中學是一個改革非常有成效的學校,但之前我沒對二十中學認真研究過,很多情況了解的并不深入。當我看到《中國教育報》的幾篇關于二十中學專題報道后,我很驚訝,一所學校改革能進行到如此深入的程度,我非常佩服,所以想了解更多的東西。昨天聽了俞校長的匯報,并和他探討了很多問題,今天我又聽了幾節課,并和很多老師進行了交流,我特別欣慰和欽佩。增強了我對中國高中教育改革一個新的認識,也增強了我對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信心,現在改革已十二年了,高中是十年。全國高中課改從2003年開始,高中課改,小學初中相對好一點,高中就比較難一點,所以現在高中問題可能就多一點,但現在我覺得在我們二十中,可以說是我們中國高中課改的典范,是我們高中學校教學改革的一顆明珠。
    俞校長說過,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改變教學,改變學生和改變教師,這樣才能改變教育,所以課堂應該是最核心的問題。課堂的改革是一場關于中國教育思想、教學關系、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一場革命,所以我關注你們學校改革的兩個核心詞:一個是思維品質,一個是教服從學。這真正的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育指導綱要里有三個關鍵詞.
    第一是主題,主題是就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要搞素質教育,一切的改革都要圍繞著這一個主題進行的。

    第二主體,實施素質教育最核心的是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個主體是個哲學概念,它對立面是客體,就是學生一定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學習的一個客體。我們過去常常是學生被學習,老師讓我學,家長讓我學習,我自己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就是一個客體。

    第三主導,教師主導,我覺得一切教學改革,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圍繞著這三個詞來進行的,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教育改革綱要的一條紅線,如果把這條紅線弄清楚了,中國教育改革應該就會很順利。其中心思想是主題,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很多改革的學校,包括我們二十中,在這個問題上做得特別好。你們提出的“牧民理論”,我很欣賞,牧民就是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有時還得利用學生,就是利用學生的資源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牧民。就是把羊領到一個水草豐盛的地方,讓它們自己去吃草。
    你們的“導學綱要”,最初我是看了報上登的,但沒認真研究,當時沒對導學綱要有更深的理解。這次我完全理解了,昨天我問導學綱要和導學案有什么區別,俞校長講的非常清楚,導學案是一個進步,但導學綱要是一場革命。昨天聽俞校長介紹的一個是登山理論,不是按部就班的發展,像登山一樣。傳統的學習就是一步一步地,一點一點知識積累,是很緩慢的過程。登山,目標設計好了以后就想辦法達到山頂,什么辦法都行。這是一場教育的革命。

    還有你們的“跨進度導學”,導學案是根據每一課的教育內容,要求列出一個讓學生學習的方案或者是填空題,或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按照書回答,一定要把教科書理解了,洋思中學、杜郞口中學都是這個模式。但你們實行的跨進度導學,就是不局限在這一節課里面,你是根據學生所要學的知識和要解決的問題,從知識整體來給他設計一個導學綱要,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我覺得這真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這是整體性教學,而不是像過去教學那樣記知識點。今天聽完你們的歷史課我很興奮,不是像過去那樣要記哪個年代,什么事情,而是整體對比,從國際的視野,古今中外,不僅涉及到歷史,涉及到文學,涉及到地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科學技術的發明,哲學等等,這個就是整體性教學。寧主任說到的“悟道”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是接受性的,現在是感悟。這就是還權,過去我們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權力,讓學生跟著老師走,現在你還權了。
    你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小組學習,為什么要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模式,現在中小學很多很多學校都已經實現了這種學習方式了,把班級授課式變到小組學習,這是制度的創新,是一種新教學的模式。特別是在中國大班額的情況下,只有分成小組來學習,才能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聽你們課時觀察,課堂上沒有一個睡覺的,課堂上睡覺現在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到海南,他們教學組長說今天能把課堂睡覺的問題解決了,教學改革就成功了。老師在那講,學生很多不愿意聽,他肯定要睡覺。但是小組學習一個睡覺的也沒有了。前些年北京的督導室主任跟我說,他在聽課時看見有很多學生在睡覺,他就數有幾個沒睡覺的吧,過一會數一次,過一會又數一次,數總是變化,他說我干脆不數有幾個睡覺的,我就數有幾個沒睡覺的吧,結果一數,全班有6個不睡覺的。學生在課堂睡覺,就是沒把學生當人。是在給學生灌輸知識,沒有讓他們自己去學,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所以他們就要睡覺。老師也埋怨,我講課你怎么睡覺呢?學生想,你講的這么不好,我為什么不睡覺?

    講個笑話:一個小學的老師問班級的學生,如果你只能活三天,你想做干什么?有的小孩想我只能活三天了,我特別喜歡吃我媽做的飯,我就讓我媽給我做最好吃的,吃三天。另一個小孩說我喜歡玩,找幾個小朋友找個好地方去玩上三天。又一個孩子說老師呀我只能活三天了,我就好好聽你講課。這個老師特別高興,你為什么聽我講課呢?小孩說我們聽你講課度日如年啊。老師講課滔滔不決,本來很清楚的問題,越講越糊涂,本來很簡單的問題,越講越復雜,好多知識用得著講嗎。

    你們在考試中有學生命題,這非常好,命題是思考的過程。還有你們的人生規劃,就像俞校長講的,孩子有沒有人生規劃將來命運完全是不一樣的。有理想,有大理想,有小理想,還是沒有理想,到你幾十年以后,完全是不一樣的。在你們這里,我的感受非常非常多。你們也有很多哲學的思考,剛才寧主任講了七條,這都是悟出來的結果。你們深入調查研究,最后悟出來了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教和學的關系,個性和共性的關系,預設和生成的關系,碎片和整體的關系,少和多的關系。導學綱要不要設計太多,要以少勝多,少則活,多則得。正如這個杯子,杯越厚,里面裝的水越少,只能薄才能裝得多,少才有學生思考的空間。關于教師的提升,過去我講教師提升的觀點是鞏固質量,你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這是一個規律。

    但俞校很有創造性,他是讓學生逼著老師學,讓老師不能倦怡,你倦怡就要在學生面前丟臉,學生提的問題老師回答不了,你就交待不了。這一條非常厲害,你把學生動員起來去逼著老師學。今天上午聽那節語文課,我感覺那位語文老師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些問題我學語文時都沒思考過。我就問他,你是不是把《說文解字》都背了,他說沒有,只是研究一些。講語文不背《說文解字》是教不了的,這不是小學呀,每個字都有來歷呀,這要一個字一個字教,我估計也是老師害怕學生問倒你,所以就逼著你好好學,爭取不被學生問倒。問倒是很正常的,因為現在學生有好多知識老師都不一定知道,老師被問倒,不見得是老師的水平不高,很正常的現象,師生就是共同學習。

    教學的任務到底是什么?老師的任務不是上好課,是誘導學生學習,你能把學生引導得兩眼放光,集中精力思考問題,你就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和學生要共同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老師哪能把那么多知識都學完,回答不了的問題我們下去共同研究,你也找資料,我也找資料,找人問去,很正常的。過去的課改像蒸汽機的機車,現在變成了高鐵,動車組,過去只有火車頭是動力,現在每一位老師都是動力,每一個學生都是動力,大家共同學習,教和學的關系才能走上正軌。

    我一直在思考二十中理念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要給你們寫一篇文章,我想就叫《高中課程改革的探索之旅》或者《高中課程改革的破冰之旅》。俞校長一直講的是探索,這個不是說俞校長有一整套現成的方案,強迫老師教師去做去,而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滴,一直很誠惶誠恐,教育改革和別的科學實驗不一樣,實驗失敗了我可以再來,十次、八次、多少次。教育改革是不能失敗的。這個思想從哪來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是一條唯一的、最根本的實踐的道路,沒有別的路。所以我一直覺得你的課堂是個思維和做事的課堂,你的思維就是提升教學品質,你的課堂就是學生做事。

    什么叫做事的課堂,我覺得俞校長是一點一滴學習和積累來的。怎么積累來的,第一你得益于一些很好的老師,他們給你在教學中很多啟示。杜郞口的崔其生為什么要改革,他有個經歷,就是他上中學時有一次化學老師請假病了,他就找個學生上了半個月的課,結果考試成績比別的班還要好,就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用學生教學生,反而成績提高了。他那個初中是全縣倒數第一的初中,老師講的學生聽不懂,學生又不愛聽,沒有辦法,后來就下一道命令,老師不許講課了,老師講課是零,一分鐘都不許講,45分鐘全交給學生自己學了,后來說這也太絕對了,改成10+35吧,老師最多講10分鐘。他的思想得益他在上高中有那么一段經歷。

    我覺得俞校長改革的思想來源是:第一中國教育改革大背景,沒有這個背景,俞校長也不會集中這么大的力量來搞二十中學的課改。第二是在134中經歷,有那么多老師、校長,有對現實的思考。又有對國外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我發現你研究了世界各國的很多的教育思想。但我覺得還應該注重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呈現,其實我們傳統教育思想里非常多,孔夫子已經把話說到今日無法超越的地步了,“因材施教”、“寓教于樂”誰能超得過,“教學相長”,孔夫子已經把所有教學規律都講清楚了,我們今天只不過去深入具體,怎么實踐就行,還有在《教育指導綱要》里溫總理加了兩句話,學思結合、知行合一,這就夠了,就是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思考,提高思維品質。

    有一位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我覺得俞校長很謙虛,《中國教育報》在這么多次的專題報道中,并沒有提你的名,沒有說你的教育思想,我覺得這是很大的缺陷,校長的教育思想的認識的過程,是一定要講清楚的,他是怎么得到這樣的認識,十年來的路是怎么走過來的,不容易啊,一步一步的,不是一步就成功的,所以讀者特別希望看到你認識的過程,包括對老師的批評,一次不行,兩次不行,老師的認識的提高,很需要這樣一個過程。我覺得俞校長特別有教育理想,有責任心,就是想把我們二十中辦成一個非常好的學校,同時又有憂患意識,有危機意識,所以你采取的措施都非常穩妥,一步一步,摸著石頭,千萬不能掉到河里,不能出一點差錯,高考一點不能落后,這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很大的追求,有創新精神,有很強的人格魅力,有領導力,還有執行力,說了就要做,老師做的不好,不好就要去重做。

    今天在跟一位化學老師交流時,她說她不會講課了,不會講課也逼著你要講,讓你從不會中學會,堅忍不拔的意志,而且俞校長非常善于思考,每篇東西都考慮得很深刻。一個思維和做事的課堂太重要了,今年年初,加拿大的一個教授給奧巴馬寫了封信,說美國教育要想在全世界一直領先的話,從中小學就要教給學生量子力學的知識,把量子力學的這種思維方法從中小學就教給學生。

    什么叫量子力學,過去我們都是經典思維,從力學開始的,看任何問題,這個杯子,就是放在這的,它就是個白的,里面沒有裝水的,這是絕對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描繪的多少公分高,體積,這是物理學上必須這么準確,標準答案。量子思維不是這樣了,量子思維你是看不準的,它的變化是不斷的、飄的,無法來描繪出它一個準確的東西來,就像看一個人,有人說他非常好,有人說他非常不好,這是量子思維。  
   奧地利有個科學家,他設想了一個實驗,說這盒子里面放一個貓,里面再放一個粒子,再放一個毒氣瓶,當這個粒子衰變把這個毒氣瓶打破,這個貓就死了,但這個粒子衰變只有50%的可能,現在我們用經典思維就沒辦法解釋這里面貓是活的還是死的,你只能說它同時是死的,同時是活的,或可能死的,可能是活的。因為你無法準確的描繪出像現在的物理學說它是死的或是活的,那怎么知道呢,只有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我把它打開了,人的行為把它結合起來這一秒鐘知道了它是死的,也許在前一秒鐘它還是活的,就在你打開的一剎那,它是死的。這就是量子思維的一個方法,量子活動方式不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所以它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要有思想,敢于去思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一個問題。

    俞校長好像特別懂中醫,望聞問切,我們中醫很多都是量子思維,比如經絡,黃帝內經把14條經絡畫得很清楚,但解剖學根本解決不了,中醫看病時頭痛可以醫腳,腳痛可以扎頭,就治好了,就是量子思維。講課就用一個例子,我們很多事情是不能用經典思維來解釋的,讓學生感于想象,大膽去設想。我們的學生在認識科學規律同時也要感想,有豐富的想象力去思考我們現實的問題,解決我們現實的問題,而不要固守在那個經典思維里。包括我們的商業領域是這樣,科技活動也是這樣,科幻小說就是量子思維,現在的科學發明幾乎都是在幾十年前科幻小說描繪過的,現在我們就要培養學生這種思維方式。

    什么是做事呢,我問過俞校長最信奉的國外的教育家是誰,他說是杜威。杜威有句話,多給學生些事情做,而不是多給學生知識記。做事不一定要到社會上去實踐,課堂上也是做事。

    舉個例子,課堂上有個老師提個問題,我們過去提問題都是問答題,很容易,中國首都在哪里?回答中國首都在北京。現在問為什么中國首都設在北京?你認為在中國的城市中哪一個城市最適合做中國的首都?這樣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做,來思考,來探究,研究中國哪一個城市,地理呀,歷史呀,人文呀,生活環境呀,他在找,這就把歷史、地理這些知識都學會了。還有老師背李白的詩,或李白哪年生的,寫了多少首詩。你就可以跟他說如果李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請你給他寫一段頒獎詞,這學生就要研究李白去了,整個研究他的生平、事跡、詩歌、他的經歷等等,他才能寫這個頒獎詞,這很不容易的。

    再舉例說《狂人日記》這個小說內容很好,但你可以跟學生說,這個標題不好,你能不能再給《狂人日記》這個小說再起個標題,那學生就研究《狂人日記》了,整個研究它的內容、時代背景,等等。其實《狂人日記》標題已經很好了,不過給他一個思考,做事的過程,給他一個事情做。所以教學改革我覺得你們做得非常好,我在想二十中做了什么,我覺得就是你提高了思維品質,你的課堂是有思維的課堂,為了實現思維課堂,讓學生做事,你就是教要服從學,就設計了一整套的導學綱要,一整套的提升思維品質的一系列的做法。

   目前整個中國的教學改革,把班級授課變成小組學習,具體小組怎么組?是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有同質的,有異質的。第二就是講壇變成論壇,讓學生在那討論。第三把碎片的教育變成整體化的教育,今天那個歷史老師講歷史就有整體史觀,就是整體化了,過去我們就是記什么年代、什么人,生于哪一年,死于哪一年,過去我們考歷史就是甲午戰爭發生于哪一年,簽訂了什么合約,賠了多少錢這些題。日本的老師就不出這樣的題,日本老師出的題是,日本和中國每一百年打一仗,19世紀打一仗,20世紀打一仗,如果21世紀日中再打一次仗的話,你估計是哪一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場戰爭?他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這就是整體思維,大歷史觀的去思維,不管他這題的性質是什么,但他考慮問題就不像我們死記硬背的知識。我問了好多學歷史的學生,誰背得下來甲午戰爭發生于哪一年,簽訂了什么合約,賠了多少錢?都背得很熟,但是為什么發生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影響到底是什么,今后日中會不會打仗?釣魚島這個事情會發生什么?他就答不出。日本就會研究,為什么甲午戰爭發生了,為什么抗日戰爭,
   “9.18”,到底怎么發生的?中國從碎片化到整體化,從記知識到做事情,就是給學生一些項目、一項課題、一項研究、一種服務,包括讓學生寫個研究報告,包括語文讓他寫個頒獎詞,都是給他一些事情做,在做事情的時候,引發他研究、探究的興趣,教師變成導師,其實就是學校真正變成學校。陶行之回國后說了一句話,中國的學校都是教校,都不叫學校,都是老師在教,老師對教課興趣特別濃,不管學生聽不聽,反正我滔滔不決的講就是了,所以這主體地位多少年來一直沒有落到實處。

    我們一個教育廳長講說,過去我們教給學生“魚”,后來給他“漁”,給他釣魚的工具,這都不重要,關鍵是給他一個“欲”,讓他有興趣去研究,去學習。現在我們二十中的課堂就是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探究的欲望,思考、解決問題的欲望,除了在課堂上探究以外,肯定在課后還在學,今天語文老師上課提了個問題,下課以后他們肯定得去找,為什么把那個字改了,他就要去思考,去查字典,一般字典又解決不了,查詞海、詞典可能就會找到。也許這些知識對他來說沒什么用處,高考不會考,但搜集知識、整理知識、研究問題興趣就來了。

    現在的小組學習建立了一個新的教學秩序,顛履了傳統的班級授課的教學秩序,把教師中心的模式打破了,課堂顛倒了,體現了社會發展的一個很大的趨勢。小組學習是課程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結構的巨大變化,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治精神。我看小組每一個牌子上面學生自己寫的話,每個小組都不一樣,而且小組長自己選,校長不管,學生自制,這種組織形式體現自制精神、自制能力和團隊精神,是一種開放的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校的主人,不僅是老師來傳受知識,真正是自主的學習、成長。

    在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中確定了三個重點,第一社會責任感,第二創新精神,第三實踐能力。過去我們老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回溫總理又加了一個社會責任感,我覺得社會責任感非常重要,怎樣培養我們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一種公共精神,關心國家、關心民族大事,而不是只關心自己考上北大、清華,將來出國,這種精神。

    長沙一中是培養了毛澤東、朱镕基這么一批大人物的學校,毛澤東最早是在長沙一中上學。在“5.12”大地震的時候,中國的唯一的一個學生參加了救援大行動,是長沙一中高三的學生,“5.12”大地震一爆發,第二天他就找校長請假去救援。校長說高考那么重要,不想讓他請假,他說救援比高考重要。校長問他父母同意嗎,他說我父親同意了,商量了,他們都同意我去。這個孩子毅然地到了救災的第一線,找到解放軍,解放軍就問他多大了,他只有17、18歲嗎,但他說我23了,問你會干啥,他說我練過攀巖,身體特別好,我什么都能干,就跟著救災。39天沒洗過澡,救援完了以后,高考已經過去了,當年的高考沒有可能參加。校長對這個孩子非常感興趣,就為他奔跑,跑到教育廳,說這個孩子沒有高考,能不能上大學。教育廳說不行,政策不允許,長沙的大學都不允許。跑到北大,說很好的一個學生,能不能讓他上大學,北大說我們也喜歡這個孩子,但不行,沒參加高考沒有分數,政策不允許。

    校長想我干脆網上發一發,看有沒有反應,網上一發這個孩子的事情,美國六所大學都給他發來邀請他去讀書的通知,最后密歇根大學在網上考過英語之后,錄取了他。后來校長到密歇根大學時,就問密歇根大學的校長為什么要錄取我這個學生,你們不知道他的學習成績,他沒參加高考。密歇根大學校長說,你這個孩子有責任感,有故事。所以為什么希望我們俞校長講故事呢,一個有文化的學校是有故事的學校,一定要講一些像俞校長講有責任感的學生,一定要有故事,老師的故事,學生的故事,領導干部的故事,要讓它在學校廣泛的流傳,一代一代作為你的精神遺產傳下去,這個學校會越辦越好。能不能因材施教?

    毛澤東最早在長沙一中讀書,那里引進了一些西方的學科,如物理、化學、數學都有了,但科目的名稱可能不一樣,這些課程毛澤東全部都是零分,一竅不通,后來校長看了他一篇作文大為驚訝,說毛澤東不是個一般的人物,就找來給他上課的物理、化學、數學老師,說你們考試完了以后這些課程統統給毛澤東打60分,讓他及格。但時間一長別的老師有意見啊,后來這個校長覺得,毛澤東在這個學校繼續待下去連畢業證都拿不到,就找到長沙師范,跟毛澤東說你不適合在我這讀了,你到師范去讀吧,你將來當個小學老師,就跟師范學校講好讀師范去了。如果毛澤東繼續在這個學校讀,畢不了業,拿不到文憑,不知道毛澤東將來會走什么路。

    我們到珠海一中考察以后,就說你們這樣的高中,有多高的升學率是無所謂的,你不要追這個升學率,最重要的是20年30年后你的學生有多少人能當院士。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發,一方面,你不注重高考不行,但你得注重發展和培養一些有大才華的人才。這些決定于教師隊伍,我覺得你這個教師隊伍,和東師合作對你們學校的發展帶來了堅實的基礎和發展力量,教師素質都是很強的,最差也就是本科,教師就有人格魅力。你提倡讀書非常好,把好多資料印給老師,讓老師們學習,或者買些書讓老師去讀。其實中國所有搞得好的學校都是讀書風氣最濃的學校,都是校長特別愛組織老師讀書的學校,不讀書的老師好也好不到哪,讀書的老師差也差不到哪。關鍵是讀什么,我希望大家除了讀教育的刊物以外,眼界放寬一點,文科的讀點理科,理科的讀點文科,知識面要相對寬一點,讀點經典。北京的一個教授認為如果沒有讀過《論語》、《孟子》這些經典的人你們怎么當校長,
    中國的大多數校長都沒有認真讀過《論語》和《孟子》,這是很大的缺陷,其實我們這些學文科的中國的《四書》《五經》恐怕都得讀,外國的經典都要讀一讀。但也不一定太多,要深,一兩本書也要把它讀深讀透了,現在我們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就是腦袋里裝了大量碎片的東西,包括電視上那些少量的信息,就象電腦一樣你儲存的東西太多了,可能慢下來了,就有一兩本書我讀得非常非常深刻。比如這個仁字到底是什么,仁者二人也,二人者夫妻也,夫妻者異性親已,異性親已者,天下也。這么一些人,你是這個姓,我是那個姓,大家走到一起,這是天下,天下不是國家,國家和天下是兩回事,有了夫妻,才有了兄弟,有了姐妹,才有了親戚,才有了朋友,才能組成一個社會。

    還有義,什么叫義,仁義理智信的義,義者,宜也。我建議你應該到北京十一學校去看看,十一校充分的自主,學生自主選擇課堂,所有的課都在公共教室上課,物理在物理教室,化學在化學教室。還有山西太谷二中等。我們俞校長也有這考慮了,學生大量的社團,班主任沒有了,像是輔導員、導師。我覺得你們老師的板書還要寫的漂亮一點,我今天看有的老師寫的還是很不錯的。還有學生發言聲音低了一點,能不能讓每個學生都大聲地說話,要有勇氣,像俞校長講話一樣理直氣壯。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精品第一页在线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久久成人免费精品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