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校通過經常性突擊聽課,促使教師鉆研教材,改進教法,提高授課水平,向45分鐘要質量。所謂突擊聽課,即到班中隨時聽課,事先一律不與教師打招呼。我深切地體會到,這種“推門聽課”的方式恰恰是學校領導與教師之間產生隔閡的原因之一。
教師面對這樣的聽課,經常會說“今天我們做練習”或者是“今天主要是背課文”,爾后,領導只有坐在教室的后面備受冷落了。如此看來,采取“推門聽課”來檢查教學的做法會受到教師的抵制,這種管理方法的“行不通”反映出此項管理措施的心理依據有誤。“隨時聽課”、“事先一律不打招呼”等做法反映出校長對教師工作行為的一個基本假設,即教師的工作都是被迫的,教師對學校的組織目標是不認同的,因此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一定會“偷懶”,在領導面前的表現經常是“假的”等。校長在這種不信任思想的基礎上采取的聽課方式,當然會引起教師的反感和抵觸。因此要制訂出有效的教師管理措施,還應從改變對教師的“人性假設”開始,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教師,從而真正實現“人本化管理”。
作為校長,一年來,我一直采用“推門聽課也要先敲門”的做法。無論我是聽學科教師的講授課,還是聽班主任的班會,都會提前兩節課告訴授課教師:“請你幫忙在班上準備幾把椅子吧。”這樣,既讓教師有幫助人的快樂,又委婉地暗示要聽他的課了。
我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校的教師都很年輕,心理狀態不是很穩定,如果突然推開門,看到很多領導要聽課,難免緊張,勢必會影響講課的效果,影響教師在學生眼中的形象;二是教師一旦講課不理想,勢必會怕領導在說課的時候批評,而作為領導,在評課的時候將教師存在的不足一一指出,也會抹殺年輕教師的工作熱情,使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者對自己做教師的能力產生懷疑;三是讓教師有“領導突擊檢查我的工作,是不是不信任我”的感覺,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干部教師之間的關系,進而影響工作的布置與落實。
“進門敲門”是基本的禮儀,顯示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聽課“敲門”也就是對教師的尊重,我想沒有一個人在受到尊重以后,還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既然如此,教師也就沒有理由去抵觸領導的聽課了。我想,推門聽課先“敲門”,敲開的不僅是教室的門,還敲開了教師的心靈之門。既然如此,那么我們的每位領導在聽課時,就認真地敲一下門吧,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