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喜歡贈書的校長
西漢劉向曾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治愚。我在工作中經(jīng)常以書為媒,和老師溝通感情,交流思想。盧梭的《愛彌爾》、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都是我和老師們產(chǎn)生共鳴的最佳媒介。教師節(jié)的時候,我向老師們贈書,提出“打造書香校園、做書香教師”的倡議,老師們開玩笑說,校長,我們都等著你繼續(xù)贈書呢!讀書,讓老師們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他們的教育觀念得以提升,教學方法得以轉(zhuǎn)變,教學能力得以增強。老師們?nèi)〉昧蓑溔说某煽儯?年來,30多位老師做省級以上公開課,56%的教師成為省市區(qū)各級骨干教師。
做一個喜歡李云龍的校長
我始終認為,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是學校的制勝法寶。只有像李云龍的獨立團那樣團結(jié)協(xié)作、榮辱與共、眾志成城,才能使學校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學校奏響了“合作之歌”,建立了以“合作”為主線的管理機制。組成了6類團隊(領導班子團隊、黨員團隊、班主任團隊、青年教師團隊、名師團隊、教研組團隊)。每個團隊明確具體的工作目標、職責和評價指標,保證團隊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每個團隊中個體成績決定團體成績,團體成績決定個體最終績效。個人榮辱決定團體榮辱,個人成績直接影響他人成績,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局內(nèi)人”。團隊協(xié)作具體到量化指標上,且量化指標透明,通過“日抽檢、周匯報、月檢查”的形式即時進行通報,人人知得失,時時明方向。團隊協(xié)作以評價與激勵作保障,評優(yōu)晉級選拔均看團隊協(xié)作率及個人績效。
學校實施的“教師專業(yè)成長工程”也是以團隊形式呈現(xiàn)的,通過名師工作室、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幫助不同層面的教師快速成長。通過組織“名師講壇”、“師高一籌”、“課堂巧智慧”等交流研討活動,共享實踐感悟,激活教育思想。通過各類賽課,讓教師展示自我,體驗成功。
做一個喜歡進課堂的校長
校長要有現(xiàn)場學習領導力,要能夠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教師實踐中的智慧和問題,善于揭示現(xiàn)場背后的意義與規(guī)律,能夠提供具體的建議與指導。每學期我都要給孩子們上課,每天都要聽教師的課,參加教研活動,不斷地與老師們一起研究教育規(guī)律、教學方法?!昂狭π徒虒W”就是這樣琢磨出來的。
“合力型教學”,就是在班級、學生管理和課堂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式教學,進行以“打造卓越學習小組”、“減少講授時間”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學校提出了“讓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得到解決,讓課堂在小組競爭中走向高效”的課改要求。實施異質(zhì)分組,讓孩子們在學習上是好伙伴,生活中是好朋友,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幾年實踐下來,我們緊緊圍繞“小組合作、學案引領、交流互助、自我展示、反饋矯正”做重點研究,集中攻關,打造了自主學習、思維互動型的高效課堂。
做一個喜歡營造家的氛圍的校長
學校是師生的家,校長要樹立員工第一的思想,把教師關注的事情辦好,讓每一位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老師們一到學校就要忙一天,早、午飯絕不能馬虎,學校的老師每天早上一進校門,熱騰騰的粥、小菜、雞蛋、饅頭就已經(jīng)擺好,老師們吃得舒服,精力充沛地進課堂。校舍緊張,但學校拆除兩個校長室,專門為教師設立休息室……
老師們常說,教書工作很辛苦,但他們也說,職業(yè)成就感和群體歸屬感沖淡了辛苦。在這種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下,不僅有高效率,還有高效益,每一個人樂在其中。其實,教師的幸福來自很多方面,除了物質(zhì)充足之外,更依賴于一種豐盈的精神境界。而校長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為教師創(chuàng)設更好的環(huán)境,讓每一位教師實現(xiàn)自我價值,活得更有尊嚴。